这场谈话时间并不长,却让蓝京大半宿没睡着。
桑向民的态度整体而言不算和善,并不奇怪,前阵子朝明方面特别“何老师”肯定没少在他面前嚼舌头,首富戚长隆流亡海外也事关沿海系颜面,况且桑向民素以冷面冷语著称,即便在亲信嫡系面前也不苟笑容。
桑向民将此次谈话定义为戒勉性质也正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陇山老领导老同志联名举报(应该是实名),作为京都大领导总要摆个姿态,否则以后就听不到来自基层的声音,老领导老同志历来是我党宝贵的财富。
桑向民主动把举报材料给蓝京看,详细了解建设资金来源与构成,表明京都高层对交通大动脉的支持,一系列动作无懈可击,可是,为什么总感觉他话中有话?
因为那句“前面做对99件事,不代表第100件事也对”吗?它由安全管理“10法则”演化而来,即你的工作做到10分满分,但只要安全出了一起事故,所有成绩全部清零。
到底针对交通大动脉,还是隐喻别的事?蓝京不确定。
大领导的话往往如此,你以为听懂了,其实没懂;你以为不明白,也许真不明白。
辗转反侧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入睡,创下近两年来失眠时间最长记录。
周日上午醒来状态仍不是很好,没精打采地在驻京办主任陪同下前往机场,正好欢迎下午抵达的曹家驹、郭安民一行。
几个人从VIP通道直接到贵宾室候机,就短暂露了下面的工夫,不知怎地竟被一群欧美记者认出来:
此人是陇山省长!
当下“呼啦”涌入贵宾室要求现场采访,驻京办主任紧张得脸都绿了,慌乱间和副主任手拉手挡在蓝京身前,却说不出拒绝的理由。
乱说一个字就会见报,闹得沸沸扬扬,有时甚至酿成外交事件,这是对外宣传最麻烦的地方。
蓝京平静地说:
“省部级领导接受媒体公开采访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因此我不可以擅自接受采访,请各位记者朋友理解。”
欧美记者们当场便吵成一片,人群中有个洪亮的声音:
“上次各省代表团接受采访,你也提前溜掉的,是不是害怕采访啊?!”
“对对对!”
记者们义愤填膺,有的说“正府领导有义务接受采访”,有的说“采访自由报道自由”,有的说“害怕媒体等于害怕监督”……
嘈杂声里蓝京立即打电话给郭安民,以省正府名义向钟宣部请示能否在机场接受欧美记者现场采访,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哪些议题。
如果钟宣部认为不妥,蓝京便会以登机为由立即撤退,反正再大的舆情都有京都顶着,怕什么?
仅仅隔了五分钟——这五分钟对驻京办两位领导来说简直比五个小时还难熬,幸好还有蒲旭这个得力助手,他的暗劲巧劲使得记者们无法多逼进半步。
没想到燕志毅亲自给蓝京打来电话,声音如其人,温和而宽厚:
“听说蓝京同志在机场被记者截住了?情况是这样,这个欧美记者团是专门请来做经济领域深度系列报道的,让全世界了解京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融入全球经济圈的决心与信心,是正面的、持积极态度的,当然因为工作生活环境不同,理念不同,在很多认知和判断上与我们肯定有分歧,还是和为贵,求同存异嘛,嗯,上次会议采访你提前离开的事我听说了,人家有了印象,这回再拒绝就不太好……”
“我明白了,我愿意接受采访,首长!”蓝京果断道。
燕志毅笑笑,道:
“控制好时间,注意分寸,适可而止。”
“是,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