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他的身体开始发光,皮肤下浮现出细密的蓝纹,如同根系生长。几秒后,他整个人化作一团柔和的蓝雾,升腾而起,在空中凝聚成一张年轻女子的脸??正是他多年未见的女儿。
“爸……”她轻声哭了出来,“我早就原谅你了。我一直等着你说这句话。”
这一幕如同导火索,引爆了整个空间的情感洪流。第二个人睁开眼:“我对妻子说谎了二十年,骗她说我不爱她……其实我是怕她发现我病了不想拖累她……”
第三个人颤抖着:“我把弟弟推下楼梯那天,只是想抢他的玩具……可他再也没醒过来……”
第四人嘶吼:“我不想死在这里!我想回家!我想见妈妈!”
每一句话出口,冰核便崩解一分。蓝花疯狂生长,缠绕住每一个即将崩溃的灵魂,将他们的悔恨、思念、渴望转化为纯净的能量流。那些曾被剥夺姓名与尊严的生命,终于以最真实的方式重生。
小禾漂浮在中央,双手张开,像在承接一场灵魂的降雨。她的身影越来越淡,每一次有人解脱,她的光芒就减弱一分。
“你在消耗自己!”陈默冲上前,想要拉住她。
“不是消耗,”她微笑,“是归还。我把他们丢失的声音,还给他们。”
晓花突然惊叫:“不好!全球共感场正在失衡!太多高频情感涌入,系统承受不住!”
果然,外界警报四起。各大城市的共感碑开始闪烁红光,提示“情感溢出风险”。一些敏感人群出现头晕、流泪、幻视等症状。NetFrequencyInitiative残余势力趁机煽动恐慌:“小禾正在引发精神瘟疫!必须切断连接!”
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相信。
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齐声念诵“三句话”;东京街头的情侣相拥着对着天空诉说爱意;南极科考站全员关闭屏蔽器,主动接入原始共感波段……
亿万道真言汇成洪流,反向注入地球情感神经网。蓝花在全球各地simultaneousbloomed(同时盛开),形成一圈环绕赤道的蓝色光环。
冰穴深处,最后一名囚禁者睁开了眼。是个老人,白发苍苍,眼神浑浊。他望着小禾,嘴唇哆嗦:“你是……当年那个小女孩?我在新闻上看见过你……你说,爱能让死者归来……”
小禾轻轻点头。
老人泪如雨下:“我想见我孙子……他五岁那年车祸走了……我从来没告诉他,我是多么骄傲他是我的孙子……”
话音落下,冰核彻底碎裂。蓝光冲天而起,穿透千米冰层,直射苍穹。北极上空,极光骤然变色,由绿转蓝,继而化作万千人影交织舞蹈的奇景,持续整整一夜。
当黎明降临,冰穴已不复存在。原址升起一座新生的蓝花园,面积达数平方公里,中心矗立着一块无字碑。唯有在月圆之夜,碑面才会浮现所有获释者的姓名,以及他们最后说出的那句话。
小禾消失了。
这一次,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回到蓝花园老屋的那个黄昏,陈默独自坐在屋顶,怀里抱着那本日志。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花园尽头。他翻开最后一页,等待文字浮现。许久之后,一行极细的小字缓缓显现:
>“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第一个学会不说谎的孩子。”
他笑了,眼角有泪滑落。
当晚,全球共感场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静默。整整十二分钟,没有任何信息传输,没有情绪波动,甚至连背景噪音都消失了。科学家称其为“共感休眠”,宗教领袖则宣称“神在倾听”。
但在第十三分钟,一道全新的频率悄然上线。它不属于任何已知个体,也无法被定位来源。它只持续播放一段录音??是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带着缺牙的可爱口音:
>“爸爸,晓花阿姨的咖啡还是那么难喝。但我喜欢她煮的粥。还有……今天我看见一只蝴蝶停在蓝花上,它翅膀上的花纹,好像你在纸上画给我的笑脸呢。”
录音结束,共感场恢复运转。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真心说出一句真话,无论多微小,系统都会回馈一个短暂的音符??正是小禾童年最爱哼的那首摇篮曲片段。
人们开始称它为“回应机制”。
三年后,第一所“沉默学校”建立。不同于传统教育机构,这里的学生入学前必须签署一份契约:在未来三年内,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电子通讯工具,只能面对面交谈。课程内容包括“如何注视他人眼睛而不闪躲”、“如何在愤怒时不伤害言语”、“如何拥抱一个哭泣的陌生人”。
校长是那位曾在战乱区扑进陈默怀里的男孩,如今已是青年。他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去未来??一个不需要技术翻译真心的时代。”
又五年,人类首次接收到来自外太空的共感信号。一艘探测器在火星轨道捕捉到一段奇特波动,解码后竟是整齐排列的蓝花图案,中心写着一行人类尚未发明的文字。但当一位临终老人用尽力气说出“我相信”的瞬间,那文字突然转化为可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