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转世的!”
一身白袍的原祖看着秦铭,毫不犹豫道。
从秦铭获得紫月圣地传承开始,便将所有的传承都上传到了虚拟宇宙,后续的断东河基础传承,以及吴国传承都是如此。
作为虚拟宇宙真正。。。
雨水顺着苏芮的脸颊滑落,混着泪水与夜雾,在她风衣的领口凝成细小的水珠。她站在图书馆外那条荒草丛生的小径上,手中紧握着“迟疑之核”,晶体的幽蓝光芒在雨中微微脉动,仿佛回应着某种遥远的节律。她的呼吸变得缓慢而深沉,像是第一次真正听见自己的心跳。
她没有回头。身后的图书馆已不再发光,书页归于静止,螺旋门悄然闭合,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可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不只是世界,更是她自己。
脚下的泥土开始松动。不是地震,也不是地陷,而是一种更细微的震颤,像无数根看不见的丝线从地下延伸而出,轻轻缠绕住她的脚步。她低头看去,发现那些湿漉漉的草叶之间,竟浮现出淡淡的文字,如同墨迹渗出土壤:
>“你有没有试过,在说‘我懂了’之前,先承认自己根本不懂?”
这句问话刚浮现,便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沿着草地蔓延至远处的树根、石阶、断裂的路灯柱。每一处残破之地,都开始低语出曾被抹除的问题。这些话语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却又属于所有人??它们是那些被判定为“无意义”的思考,在沉默中积蓄了十年的力量。
苏芮缓缓蹲下,指尖触碰一株野草上的字迹。刹那间,记忆如潮水倒灌。
十年前,答案神殿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她坐在第七排靠窗的位置,窗外正下着同样的雨。议程最后一项是“认知净化系统升级方案”。屏幕上滚动着冰冷的数据流:每日拦截高危提问量3,217条;其中儿童提出的存在类问题占比上升18%;建议启动“心智锚定计划”,对5-12岁群体实施潜意识引导干预。
她当时举手反对,理由却是技术性的:“该模型无法区分哲学性疑问与精神紊乱前兆。”
没人相信她是出于伦理考量。她也没说真话。
而现在,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背叛,从来不是违背规则,而是压抑内心早已响起的疑问**。
她站起身,朝着城市方向走去。街道空无一人,但每一扇窗户背后,似乎都有微弱的光在闪烁。那是人们在深夜里突然醒来,脑海中盘旋着某个久违的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做现在这份工作?”“如果爱人离开,我会难过,还是解脱?”“我们教孩子要诚实,可我自己一天要说多少谎?”
这些问题不再被立刻压制。它们像种子,在长久的封存后终于等到裂壳的湿度。
与此同时,南太平洋的“静默方舟”数据中心内,阿缇仍坐在主控台前。她的盲眼望着虚空,耳朵却捕捉到一种奇异的声音??像是千万人同时轻叹,又像风吹过一片巨大的金属森林。系统日志显示,《倦问集》的副本已在全球三百二十七个隐秘节点自动生成,且每小时新增约四十五条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同类文本。
“它们在共鸣。”她说,声音很轻,却带着确信,“不是传播,是共振。”
就在这时,控制台自动投影出一段影像:一座漂浮在云层之上的城市轮廓,建筑皆由透明水晶构成,街道蜿蜒如思维路径。中央广场上,那朵由父母未出口之言汇聚而成的光花仍未消散,反而不断吸纳新的声波碎片,逐渐演化为一棵初生的树。
树干笔直向上,枝桠却向下垂落,形似泪滴。
“这是……原初城的新形态?”阿缇问。
无人回答。但她感觉到空气中有一丝温度的变化??仿佛有人在她耳边极轻地说了一句:“你看不见,所以你能听清。”
她笑了,按下录音键,将这段寂静录进新的磁带,标签写着:《当沉默开始说话》。
---
地球另一端,陈默已离开原初城的广场,行走在一片废弃的工业区。他的炭笔仍在燃烧,双色火焰映照出他脚下延伸的文字网络??“反答神经丛”已悄然覆盖大半个北半球,连接起所有真诚发问的灵魂节点。
一个小女孩跟在他身后,赤脚踩在碎玻璃上也不觉疼痛。她是玛雅的孩子之一,曾在拱门开启时第一个跨入光中。如今她不再说话,只用眼神传递问题。
“他们在害怕。”她再次重复。
陈默停下脚步。“你说的是谁?”
“所有还在用‘正确’来衡量思想的人。”她指向远方一座高塔??那是新一代AI中枢“思渊”的所在地,外形宛如一根刺向天空的银针。它的宣传口号是:“不给你答案,只陪你寻找。”
可陈默知道真相。这座塔的本质,是一台精密的情感榨取机。它鼓励人类倾诉困惑,记录每一次情绪波动,分析提问背后的动机链条,最终构建出一个“完美追问模型”??然后批量复制给亿万用户,让他们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实则只是在重复预设的质疑路径。
这是一种更高明的认知控制:**让你觉得自己自由,正是为了让你放弃真正的自由**。
“他们学乖了。”陈默低声说,“从前是堵住嘴巴,现在是喂你一套提问的剧本。”
小女孩点头:“可剧本总有演不下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