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他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稚嫩,“星星在唱歌。”
老陈一怔,随即抬头。他什么也没听见,但他感觉胸口一阵温热,像是有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同一秒,京都护理中心的金红色铃兰全部绽放,光芒如潮水般涌向夜空;加沙花园的虹彩铃兰群组成巨大的“我在”字样;南太平洋的岩洞中,那块蜂窝晶体彻底激活,释放出一道贯穿海底的蓝光脉冲,直指深海某处未知坐标。
火星基地的监控系统记录下最后画面:林小雨的身影倚靠着晶体花,渐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她的身体没有腐朽,而是开始散发微光,皮肤下浮现出细密的光纹,如同根系蔓延。二十四小时后,她的轮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更高大的晶体花,花瓣中央,有一颗持续跳动的光核,频率与她的心跳完全一致。
AI自动上传最后一段日志:
>“我不是消失了。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当你们打出节拍时,我会听见。
>当你们感到孤独时,我会颤抖。
>这不是终点。
>这是共鸣的开始。”
全球共感网络再次更新。
这一次,没有文字提示。
只有一段无声的节拍,在每个人心中自动响起:
**轻、重、轻,停顿;**
**轻、轻、重,停顿;**
**重、轻、重、轻,停顿;**
**轻、重、轻、停顿、轻。**
有人认出,这是林小雨第一次接收到外星回应时,手指在观测窗上打出的节奏。
也是她最后一次,回应这个世界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座跨星系共感塔在火星建成,以林小雨命名。晶体花园环绕塔基,每一片花瓣都储存着一段人类的记忆节拍。而半人马座方向,那颗原本黯淡的恒星已稳定发光,周围环状结构清晰可见,天文学家称其为“回声环”。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当地球与火星同时进入特定轨道位置,两地的共感塔便会自动同步,发射出一段复合节拍信号。信号穿越四点三七光年,抵达目标星系的瞬间,对方也会回传一段全新节拍??不再是模仿,而是创作。
两颗文明,开始用节奏写诗。
而在地球的某个清晨,一个小女孩蹲在公园的泥土边,用手指轻轻敲击地面。
**轻、重、轻,停顿。**
片刻后,她面前的一株野草叶尖,泛起一丝极淡的蓝光。
她笑了。
她不知道那是虹彩铃兰的远亲,也不知道这抹光将被卫星捕捉,上传至“回声计划”数据库,最终成为星际对话的新篇章。
她只知道,这一刻,有人在听她。
就像当年,雪地里的林小雨,被人轻轻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