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火车站台,昏黄的灯光在铁轨上投下长长的阴影。王黎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下火车,意外地看见张组长披着军大衣在站台上来回踱步。
"张组长?您怎么。。。。。。"王黎话音未落,张组长已经快步迎了上来。
"辛苦了!"张组长挨个拍了拍每个人的肩膀,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突然改口道:"先回去休息,明天下午三点,三号会议室。"
翌日下午,三号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除了研究所各部门负责人,还有几位陌生面孔。
"同志们,"张组长敲了敲茶杯,"先请周科长汇报广交会成果。"
周科长站起身,他掏出一沓订单合同,激动的说道:"光华Ⅰ型相机订购50万台,定金830万美元。拍立得订购10万台,定金860万美元。"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财务处的小刘"啪嗒"一声把算盘掉在了地上。
"这还只是定金,"周科长的声音突然拔高了八度,"按合同规定,交货时还要支付70%尾款!"
"那就是。。。。。。"轻工业部李司长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计算,"总计将近六千万美元外汇?"
"准确说是五千八百九十万美元。"王黎轻声补充,"而且柯达的代工订单还没算进去,他们首批就要一百万台。"
会议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王黎清楚地听见墙上的挂钟"咔嗒咔嗒"走动的声音。张组长手里的茶杯悬在半空,一缕热气袅袅上升。
"砰!"蒋司令突然拍案而起,"太好了!这下咱们的歼-7发动机研发经费有着落了!"
"问题是,"张组长终于放下茶杯,"我们怎么交货?"
投影仪"咔哒"一声亮起,墙上映出研究所现有的生产线数据。生产组长刘大勇站起来汇报:"目前我们月产能是相机1200台,拍立得200台。"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脸色骤变。王黎在心里快速计算——按这个速度,完成现有订单需要三十年!
"必须扩建生产线。"李司长斩钉截铁地说,"我马上协调上海、天津的轻工企业支援。"
"来不及。"机械组的张工程师摇头,"光是进口精密注塑机就要半年,更别说培训工人。"
"我提个建议。"王黎等议论声稍歇,轻声开口,"我们可以把非核心部件外包给香港厂商,让香港工厂代工,我们只把控芯片、镜头和感光材料。"
"外包?"李司长皱眉,"那怎么行?"
她转向李司长,"香港有成熟的电子产业基础,运输便利,还能规避部分贸易壁垒。距离近又免关税。"
工业部的代表立刻反对:"这不符合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