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拖家带口穿越1964 > 新思路(第1页)

新思路(第1页)

三天,七十二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疯狂鏖战。

废旧仓库里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焊锡味和一种近乎燃烧的亢奋。陈卫东的眼睛红得像兔子,头发更是乱成了鸟窝,但他嘴角却咧着一个近乎癫狂的笑容。小张和几名技术员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眼圈乌黑,却同样难掩兴奋。

在他们中间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个看起来依旧有些粗糙的金属盒子,只有饭盒大小,外面裸露着几根粗壮的天线和散热片,连接线杂乱地捆在一起,透着一股浓浓的“土法上马”风格。但就是这个小东西,刚刚在模拟测试中,成功地将一台大功率苏制干扰样机烧得冒起了青烟!

“成了!王工!真的成了!”小张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疲惫而有些嘶哑,“虽然有效作用距离只有不到五百米,但足够近了!只要我们的无人机能突破到他们干扰车这个距离,猛地来这么一下,够他们喝一壶的!”

王黎小心翼翼地拿起这个沉甸甸的“反馈礼包”,指尖能感受到金属外壳上还未散尽的余温。这就是希望,是能给前线战士们带来一线生机的尖刺。

“太好了!”王黎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立刻带上所有资料和样品,小张,陈卫东,你们俩亲自跑一趟,连夜赶往南昌空军基地军工研究所!把技术和思路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配合他们以最快速度完成实战化改装和批量生产!”

“是!”小张立刻挺直腰板。

陈卫东却挠了挠头:“王工,那我这……”他有点舍不得离开他这个乱七八糟却无所不能的“实验室”。

“你也去!”王黎语气不容置疑,“前线需要你的脑子!那里有更全的设备和数据,你需要根据实战反馈继续优化它!这是命令!”

陈卫东这才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但眼神里已经冒出了新的火花,显然是对前线更复杂的挑战产生了兴趣。

没有片刻休息,两人带着核心资料和那台宝贵的原型机,在一队保卫干事的护送下,乘上吉普车,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直奔机场。

送走他们,王黎强压下立刻跟进无人机项目的冲动,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拉回同样火烧眉毛的相机生产线上。她知道,现在每一台顺利下线的相机,都是为前线购买新装备、研发新武器的“弹药”。

她穿梭在轰鸣的车间里,协调零件供应,解决技术故障,给疲惫的工人们打气。同时,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等光华相机的生产完全走上正轨,流程和管理都固化下来后,就将外贸和日常生产管理全权委托给外贸部派来的谢军同志。她的战场,终究还是在军工研发这一块。

当前的局面依然严峻。无人机或许能暂时争夺制空权,干扰对方的指挥,但地面上的钢铁洪流依然是悬在头顶的利剑。想到前线传回的报告,我们的战士甚至需要抱着炸药包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那些横冲直撞的T-62,王黎的心就一阵绞痛。

“必须要有能有效反装甲的武器……”她靠在办公室的窗边,望着楼下忙碌的厂区,眉头紧锁。

枪、手榴弹、核弹……这些她都知道。但常规单兵反坦克武器呢?RPG?技术门槛不低。反坦克导弹?更复杂,远水救不了近火。

她的思绪有些飘忽,下意识地回想穿越前刷过的那些千奇百怪的网络短视频。突然,一个极其简陋却又威力惊人的实验画面跳进了她的脑海——

两个巨大的透明纯净水桶,中间用一根粗塑料管连接,一头密封,另一头装着某种简单的点火装置。实验者按下按钮,只听一声沉闷的轰响,塑料管中喷出一道肉眼依稀可见的高速气浪,瞬间将远处叠在一起的厚纸板打得粉碎!视频标题写着什么……《自制简易涡流炮》?还是《低配版□□》?

下面的评论里,一堆人@好友,调侃着“末日求生必备”、“对付隔壁老王的神器”,但也有少数较真的评论提到了“气体爆燃”、“脉冲喷射”、“定向冲击波”之类的词眼。

王黎的心脏猛地一跳!

原理!这背后一定有某种可以被利用和放大的物理原理!

如果……如果把那两个脆弱的塑料水桶换成高强度合金钢的耐压容器?把那根塑料管换成经过精密计算的内壁光滑的炮管?把那个简单的点火装置换成可靠的电火花塞甚至更先进的起爆系统?把空气换成更易爆燃的混合气体?

那么发射出去的,还是简单的气浪吗?会不会形成一种……高速、高密度、具有极强冲击力和穿透性的……“等离子体”或者某种“动能射流”?

这个概念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等离子炮?那不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吗?

但那个简陋水桶实验的画面如此清晰地印在她脑子里。科学sometimes不正是从看似荒诞的想象和简陋的实验开始的吗?

她立刻扑到办公桌前,抓过一张白纸,开始疯狂地勾勒起来。两个耐压储气罐、连接管路、快开阀门、燃烧室、炮管、点火系统……

她不知道这玩意儿正式的名字叫什么,也不知道其理论极限在哪里。但她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条路或许走不通顶尖的□□,但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用一种相对简单、廉价、易于生产的方式,造出一种能够威胁甚至摧毁坦克薄弱部位(比如侧面、顶部、发动机舱)或者有效杀伤步兵集群的单兵或班组武器!

这很可能就是打破当前地面僵局的关键!

“小赵!”王黎猛地朝门外喊道,“立刻给我接沈阳金属研究所!还有,问问咱们厂里谁以前是炮兵或者玩过爆破的!马上到我办公室来!”

她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一边是陈卫东那野路子的电子“针刺”,另一边是这个从短视频里获得灵感的“水桶炮”,两条技术路径,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却都闪烁着用奇招、出奇制胜的光芒。

这场战争,无论是在北疆的冰天雪地,还是在后方的实验室和工厂,都已经到了必须拿出点“疯狂”劲头的时候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