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永乐帝后 > 朱榑和朱梓(第1页)

朱榑和朱梓(第1页)

因为得了马皇后的青眼,徐仪在坤宁宫的生活愈发充实,她不在只是做客皇宫的贵女,而真的成为了皇后倚重的左膀右臂。

谢颖文离宫的空隙,也被朱棣给严丝合缝地填满了。

坤宁宫的清晨,总是伴随着淡淡的檀香和宫人们轻缓的脚步声。

徐仪跟着马皇后身边的得力女官,黄湘莲和苏川药,学着如何看宫中各处的用度簿册。那些朱笔小字,密密麻麻,一笔笔记录着柴米油盐、布匹炭火的流向,事情琐碎,却支撑着皇城运转的脉络。

此类中馈之事,谢佩英昔日在府中早已手把手教过她不少。徐家内宅的管度,虽远不及深宫的万一,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因此,徐仪上手极快,不过数日,便已能帮着黄香莲将账册整理得井井有条,看得黄香莲连连称奇,私下里对皇后赞道:“娘娘给燕王殿下寻了这么个伶俐通透的王妃,将来这燕王府的后院,是断断出不了乱子的。”

马皇后听了,只是含笑不语。

徐仪谦虚道:“皆是母亲日夜悉心教导,臣女方得略通一二。”

“你母亲教你的那些,是持家之道,理一府内院,让夫君没有后顾之忧。”这日马皇后的精神一如往日般神采奕奕:“但他日随老四就藩,你要学的,远不止于此。”

徐仪恭谨垂听,不敢懈怠。

接下来,马皇后徐徐道来诸多旧事,皆是陛下南征北战之时,韩国公李善长总揽大军后勤,而皇后在后方亦未曾闲居,常协理账册记录,调度粮草诸事。

“军中数十万张嘴要吃饭,数不清的伤兵要医治,还有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要安抚,要给他们田地,让他们重新把荒掉的农事捡起来。商路断绝,须重开驿道。”

“沿途的州府,要如何调度民夫,征用船只,既不能误了军机,又不能让百姓怨声载道,其间千头万绪,繁复远超想象。”

她说的平淡,像在说一件寻常的往事:“新附之地百废待兴,如何安抚流民,垦荒屯田。商税几何,盐引几何,如何让那些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百姓,在最短的时日里,能有一口安稳饭吃。桩桩件件,皆需细密筹算。”

言及此处,她目光如炬:“战鼓擂动,后方若乱,顷刻便是全军溃败。”

徐仪怔怔地听着,心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只觉得眼前展开了一幅她从未想象过的宏大画卷。

她这才恍然,原来史书上那冰冷的“后勤”二字背后,藏着的是如此惊心动魄的筹谋与调度,和无数长夜不眠的呕心沥血。

她只知皇后贤德仁善,却从未想过,这位看似温和的国母,也曾与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并肩,撑起了半壁江山的命脉。

“是以,仪儿,”马皇后将目光收回,落在她身上,带着几分郑重,“你身为燕王妃,要看的不能只是一座王府的后院。你的眼界,要放往整个北平。老四在外征战,你便要帮他安抚军心,稳定民生。这方是你身为燕王妃,更重要的责任。”

徐仪心头巨震,躬身一拜,声音里是前所未有的肃然:“臣女受教。”

马皇后的这一番话只是起了个头,后来的日子里,徐仪从这位国母是身上学到了更多。

除却再坤宁宫的时光,每每朱棣从京郊大营回宫的时候,徐仪便会准时出现在大本堂等他。

大本堂里总是很安静,只有名儒们苍老而平稳的讲学声,和皇子们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徐仪的到来,也引得几个年幼的皇子侧目,好奇这女子为何能与四哥同席听课。

下学后,夕阳将宫殿的琉璃瓦染成一片暖金色。徐仪和朱棣早早就做完了今日的功课,此刻正喝着茶在廊下说话。

“四哥!徐仪!”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由远及近,朱橚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满脸都是抱怨,“可算下学了!再听那老夫子念叨,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他一撩袍角,颓然落座于二人对面石凳,哀声叹气:“你二人倒逍遥,一个能常伴母后身侧,一个早早就有了未婚妻作伴读,偏我孤苦伶仃!沐春那厮如今除了在东宫读书,便是被他爹拘着练武,咱们几个好久没聚首寻乐,真是闷煞人也。”

徐仪被他逗笑了:“五殿下莫作此态,谁不知道就你乐子最多。你城外的庄子都快被倒腾成百草园了罢。何时才能得闲请我们一观?”

“嘿!你别说,”朱橚闻言,随即得意起来,献宝似的说:“上回你赠我的那些种子,我悉数种在西苑药圃里,你猜怎么着?全都活了!太医署的吏目都说我种得好,比他们种的品相还还胜三分!”

少年人的快乐,简单而纯粹,只听他滔滔不绝:“我又撒了甘草、黄芪籽,如今都长到一指高了。等秋后收了,我亲自给你们熬药汤喝,保管你们寒冬腊月里,手脚都是暖烘烘的!”

他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徐仪不禁莞尔:“五殿下果然天资灵慧。”

朱棣在一旁闻言哼了一声,嘴角却也微微扬起。

正谈笑间,徐仪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廊柱后,有两个小小的身影在探头探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