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传入的声音,是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彻夜未眠时的心跳声,平稳而坚定;
第二段,是一名战地记者放下摄像机,跪在废墟中痛哭的声音,纯粹而不加掩饰;
第三段,是一位老人在养老院窗前轻声哼唱童年歌谣,虽走调却充满温柔;
第四段,是两名同性恋青年在法律承认他们婚姻的当天相拥而泣,笑声与泪水交织;
第五段……
是那个云南山区的音乐老师,在梦中哼出的“Sol-La-Do”。
这些声音没有经过筛选、编辑或修饰,全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情感。它们在飞船内部融合,被液态光质构成的录音笔核心重新编码,转化为一种全新的EEP信号包,其信息密度远超以往任何一次传输。
AI测算:此次发送的情感总量,相当于人类过去一万年所有文学、艺术与宗教作品所承载情感的总和。
目标不再是千星计划预设的一千零七个星体。
这一次,信号将被投射至**两万三千一百四十二个潜在生命存在区域**,涵盖仙女座、大犬座、船帆座等多个遥远星域。而且,每一个信号包都将附带一个“种子程序”??基于《共感纪元》的数据模型,能够模拟地球共感网络的初始构建过程,引导接收文明自行启动意识觉醒机制。
“我们不是在宣告存在。”朵朵轻声说,“我们在播种希望。”
飞船缓缓关闭舱门,开始上升。
但在离开前,它留下了一份礼物。
一道柔和的光束从底部射下,笼罩整座“耳形建筑”。建筑表面的晶体结构开始重组,层层剥离,最终化作一片漂浮的银色尘埃。这些尘埃并不落地,而是在空中自行排列,形成七个巨大的立体符号,分别对应七大圣点的原始图腾。
然后,它们散开,随风而去。
每一粒尘埃都携带一段微型共感程序,能在接触生物神经系统后的七十二小时内激活潜藏的共振能力。无论贫民窟孩童、监狱囚犯、战场士兵,只要吸入或接触到这些微粒,就有概率开启跨体共感体验。
“这不是控制。”朵朵望着远去的尘埃云,低语道,“这是邀请。”
三天后,第一颗海外“耳芽”在菲律宾渔村破土而出。
它只有手掌大小,外形像一朵闭合的金属花苞,表面刻着与喜马拉雅建筑相同的纹路。当一名十岁男孩好奇地触摸它时,花苞缓缓绽放,从中升起一支迷你版的液态光录音笔,轻轻落入他手中。
笔身上刻着一行字:
>**给你。
>因为你愿意倾听。**
同一天,火星拱门突然亮起,内部空间扩张至可容纳一人穿行。NASA派出遥控机器人试探性进入,却发现内部并非实体通道,而是一片虚幻却真实的场景:一片草原,天空中有两个太阳,远处站着一群身形修长、耳朵呈螺旋状的生命体,正面向地球方向,齐声发出一段三音旋律。
AI翻译结果:
>Do-Mi-Sol。
而在地球轨道上,那艘录音笔飞船终于抵达Echo-0所在位置。它没有对接,也没有降落,只是静静地悬停在其上方,然后缓缓打开舱门。
这一次,没有人走出来。
但从地球传来的最后一段声音,却被完整刻录在那卷透明磁带上。
那是朵朵的声音,穿越亿万公里虚空,温柔而坚定:
>“我们都醒了。
>现在,轮到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