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武17年初,刚过完新年,周帝姬清山不顾众多大臣反对,力排众议,决定倾全国精兵,由镇国公主姬清影为统帅,大将军陈如岳为副帅,征调此前镇守南方各边关的守军和大量新兵,共发兵20万之众,同时征调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并州、扬州等地60万民夫作徭役,征伐北邙。
此战,大周就是要以最强兵力,几乎动用全国之力,以绝对优势一举拿下北邙盘踞百年的幽州一带,将北邙赶回漠北。
连续多年的征战,也已让大周上下疲惫不堪。
因此周帝姬清山希望一战彻底一统天下,避免出现长期对峙的局面。
或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了,姬清山清楚眼下周国战争动员和潜能已经达到极限,但要灭掉北邙,也必须倾全国之力,举全国精兵。
但倘若此战无法实现目标,那么统一大业可能又将拖延至不知道何时了,或许他在位期间很难再实现天下一统了。
周国大军自定州北上,利用结冰期河面依然冰封,趁着黑夜强渡拒马河,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突破北邙在范阳一带的防线,大破当地守军。
公主麾下大将齐墨非率先锋部队击溃抵御的邙军,并在战场之上斩首敌军主将,立下头功,威震一方。
邙军大溃败,军心涣散,防线全面被突破。
周军士气大盛,多路出击,一举拿下范阳郡,邙军残部被迫全面退防都城燕京进行守卫。
而就在几年前,北邙大军一度南下围困大周西京,围攻周国重镇邺城,如今双方攻守互换,北邙却已形势危急。
面对来势汹汹的周国大军,北邙群臣大为惊恐。
不少人谏言北邙皇帝迁都至上京,但北邙皇帝拓跋步拒绝迁都,自从登基伊始便迁都至燕京以来,他就已将燕京视为自己家园。
“岂有闻天子弃家国而不顾?”
“儿臣愿与父皇死守燕京,与我大邙共生死!”
北邙皇太子和他的母后也都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太子更是从小沐浴在燕京的汉地文化成长下,他也无法接受去那偏远的山城上京和蛮荒落后的漠北草原。
“立刻点燃烽火,召集幽州、辽东郡、上京、漠北城、漠北草原、北望谷龙城等各地军队前来驰援燕京!”
北邙皇帝拓跋步下令坚守燕京,同时向各地发出求援。
燕京城内不少感觉大难将至的人们,那些原先就来自漠北草原的贵族和居民们,趁着周军尚未打过来,纷纷选择携全家逃离燕京,前往更北方的上京和漠北草原。
但大部分的北邙群臣和权贵还是不舍燕京的繁华,也相信燕京城坚不可摧,各地援军随时都会赶来击退周军,而选择留下不走。
燕京郊外烽火台上狼烟四起,将紧急军情传递至北邙四方。
因积极倡议迁都而屡屡被贬的北邙大将沮渠敖在北方怀荒镇响应,并联络其弟上京留守沮渠野和辽东郡守共同发兵救援,同时带上几名随从,快马疾驰前往漠北城请求三皇子出兵救援。
与此同时,周军主力依托兵力优势,大举推进,一路抵达燕京城下,便展开攻城。
周军此次出征携带大量攻城装备,包括投石车,井阑,云梯战车,攻城梯,床弩,冲撞车等攻城器械,是征战天下以来,携带攻城器械之最。很多都是来自此前攻占东梁、西蜀、南汉等国库存留下的攻城器械装备。
此战动用的仅云梯战车就多达数百部,不断地攻向北邙都城燕京。
20万大军对3万燕京守军,虽然燕京城防远甚于平城,作为北邙近30年的都城,和近百年的军事重镇,城防工事,攻取难度堪比东梁国都建康城。
但此战周军精锐尽出,兵力远胜于此前进攻建康城和平城。
并且此次出征,不仅有一直跟随公主出战的周军主力,这些年募集的新兵,并且也将此前驻守各处边关和军事重镇多年的精锐守军也征调过来,战斗力远比新兵更强。
可以说这是自桓武10年以来,大周所能出动的最强军队,但也是倾尽全国精兵。
从天子到周军统帅,都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经此战彻底终结百年来的乱世,实现一统江山。
周军为了赶在北邙各路援军到来之前拿下燕城,镇国公主下令周军精锐昼夜持续不断的攻城,此战周军气势如虹,燕京城岌岌可危,危在旦夕。
“砰!”
周军投射来的石弹对燕京城墙造成了破坏,更对守军们产生巨大的恐慌。
“咻咻咻!”
从城外高耸的井阑上,周军的弓弩手们对着燕京城墙的守卫连番射箭。
燕京的守军拼命抵抗,毕竟这里是北邙的都城,皇帝、太子、群臣,朝廷都在这。但守军上下已经弥漫一股低落悲观的情绪,他们对燕京乃至对北邙的未来充满绝望。
“守住!坚持住,烽火已经点燃,从辽东到上京,再到草原上的援军会来的。”
守将鼓励着还在坚守着的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