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柳承宇觊觎韩书宁的美色已久,数次遣媒人上门提亲,都被韩家以“才德不配”为由婉拒,今日雅集,他显然是有备而来。
“不过,今日乃是‘秋江雅集’,光谈策论未免枯燥,既然是雅集,自然要以诗会友。”
柳承宇摇着折扇,环视四周,大声道:“本公子不才,愿以‘汉江秋景’为题,赋诗一首,抛砖引玉,若韩小姐能当场和上一首,咱们这也算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了,如何?”
周围的读书人闻言,皆是眉头微皱。
大家都知道,现场作诗极难,尤其是要和韵,更是考验急才,柳承宇这是在逼宫。
不等韩书宁开口,柳承宇便得意洋洋地吟诵起来:
“汉江秋宴”
“汉江秋泛逐金波,玉露横空照绮罗。”
“锦帆映日摇红浪,画舫临风奏玉珂。”
“岸柳垂丝牵客梦,汀兰吐麝醉渔歌。”
吟到此处,柳承宇故意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待众人的叫好声。
然而台下反应平平,懂行的人都听得出,这诗堆砌辞藻,满篇的“金、玉、锦、红”,俗不可耐,活像是个暴发户在炫耀家底,哪有半点秋江的清阔?
柳承宇却不以为意,反而加重语气,念出了最后两句:“千金求得名家笔,胜却凡流万首多!”
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最后一句简直是图穷匕见!不仅直接承认了自己的诗是“千金求来”的,还公然嘲讽在座的读书人是“凡流”。
这种以金钱衡量才华的铜臭味,瞬间冲散了满楼的书香。
柳承宇却洋洋自得,看向韩书宁:“韩小姐,这首诗可是我花了大价钱从京师名家手中求来的,不知小姐可有佳作能配得上我这‘千金之笔’?若是作不出,嘿嘿,不如就应了我柳家的亲事,咱们正好凑一对!”
韩书宁端坐在案后,清冷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厌恶。
她并非作不出诗,只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被如此粗鄙之人逼迫,着实令人作呕。
韩书宁微微蹙眉,沉吟不语。
就在这时,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清朗的笑声。
“柳公子既爱诗句,又何必咄咄逼人?”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中年儒生缓缓起身,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衫,朴实无华,正是崇祯。
崇祯负手而立,笑容温和:“在下不才,见柳公子诗兴大发,倒也有些手痒,不如在下代韩小姐吟诗一首,让众人评评?”
既看中了美人,崇祯打算顺手将其拿下。
柳承宇被人打断,顿时不悦,斜眼打量着崇祯:“你算哪根葱?报上名来!”
“在下赵砚,一介江南读书人罢了。”崇祯淡淡道。
韩书宁也转过头来,美目流转,打量着这位突然出头的“赵先生”。
只见此人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儒雅,身姿挺拔,虽有一股成熟稳重的气度,但在韩书宁眼中,这不过又是一个想要借机在自己面前表现的“狂蜂浪蝶”罢了。
而且,这位先生年纪也不小了。。。。。。
韩书宁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疏离,她不想欠人人情,更不想被卷入无谓的争端。
于是,对着崇祯微微颔首,语气清冷而礼貌:“多谢赵先生好意,不过,区区小事,书宁尚能应付,不敢劳烦先生代笔。”
说罢,她不再看崇祯,缓缓站起身,目光清冷地扫过柳承宇,朱唇轻启:
“柳公子既然要和诗,那书宁便献丑了,此诗名曰:次韵汉江秋望。”
并没有过多的思考,清脆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
“寒烟锁渡接晴秋,雁影横江带月流。”
“疏星点点明沙岸,远笛悠悠起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