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解春衫 > 第153章 她才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人(第1页)

第153章 她才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人(第1页)

元载听陆铭章说,让他弄个酒水证,还说他要开个食铺。

以为他缺钱,转念一想,以他和他之间的关系,他不会同自己客气,再者他也不是那斯文客气之人。

结果一问之下,才知不是他开,而是他那宝眷要开,一时间有些好奇。

“你别问那么多,替我把证弄来。”陆铭章说道。

元载一扫刚才的丧气,说道:“开什么饭馆呐,我这府里要什么没有,你又不是别人,想要什么,直接取便是。”

“那不一样。”陆铭章说道。

“有何不一样?”元载伸。。。。。。

谢?站在紫宸殿前,风从九重宫阙间穿行而过,卷起她衣角的银线腊梅。晨光如金箔洒落,映在千阶玉砖之上,仿佛整座皇城都在为这一刻屏息。她未带一兵一卒入殿,只身前行,脚步沉稳如丈量山河。

殿内寂静得如同死水,群臣垂首立于两侧,无人敢抬眼直视那抹白衣红袍交织的身影。皇帝仍蜷缩在龙椅上,嘴唇微颤,手中紧攥着一枚玉玺,指节发白。他想喊,却发不出声;想逃,四肢早已僵冷。

“你可知母后临终前说了什么?”谢?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穿透大殿每一个角落。

皇帝猛地一震,瞳孔骤缩。

“她说:‘若有一日春衫再临,便是天意昭彰。’”谢?目光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三十年前,先帝以谋逆罪诛我谢氏满门,唯留我一条性命,流放北境。可你们忘了??真正谋逆的,不是我们,而是篡改律法、禁锢民智、压女子于灶台之下的人。”

礼部尚书踉跄出列,颤声道:“殿下……此言差矣!祖制不可违,男女有别,纲常有序……”

“纲常?”谢?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纸页,“这是去年户部统计:全国女子耕田者七成,织布者九成,教子识字者十之八九。可她们的名字,不能写进族谱,不能继承家产,不能参加科举,甚至死后牌位不得入正堂!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纲常’?”

她将纸页掷于地:“我母亲一生著书立说,倡导女子教育,却被斥为‘妖言惑众’,活活逼死狱中。今日,我就问一句??谁来还她一个清白?谁来还天下女子一个公道?”

无人应答。

唯有风吹幡动,殿外传来孩童朗读之声:“女子生而为人,自有尊严,不容贬抑。此心光明,何须依附?”

那是《春衫诏》第一条,已在街头巷尾传诵三日。

谢?转身面向百官,一字一句道:“从今往后,所有律令凡涉性别不公者,一律废止。女子可报考科举,可任官职,可参议国政。各地设监察使,专查地方官吏阻挠女子求学、就业、婚嫁自由之举。若有违者,不论品级,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工部侍郎低声道:“可……财政如何支撑?女子学院耗资巨大……”

“江南八百绣娘已联名捐资三十万两,蜀中女医会愿承担西南六省师资培训,漠北商妇联盟承诺每年输送十万匹棉布供校服之需。”谢?淡淡道,“百姓愿意支持的事,朝廷若拦,便是与民心为敌。”

她顿了顿,望向殿角那位年迈的老太监遗像??那是当年冒死传递消息、最终被剥皮悬尸午门的忠仆。

“他还活着的时候,常说一句话:‘宫墙再高,也挡不住人心向光。’今天,我要让这光,照进每一户人家,每一间学堂,每一个女儿的心里。”

就在此时,殿外急报传来:东厂提督陈厉率残部据守西山别院,挟持三百宫人作质,扬言要点燃火药库,与京城同归于尽。

群臣哗然。

谢?却神色不动,只问:“裴昭何在?”

密探回禀:“裴将军已于昨夜潜入西山,化装成采药人,摸清地道布局。现沈先生亲率一百二十名女学生伪装成送粮队伍,正逼近别院外围。”

谢?点头:“传令下去,围而不攻。放出消息??只要陈厉放人,可保其性命,送往海外孤岛终老。若伤一人,春衫卫必血债血偿。”

她深知,这场变革若以屠戮收场,便背离了初心。她们要的不是复仇,是重建。

黄昏时分,战局突变。陈厉果然点燃引线,欲炸毁山体掩埋地道入口。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少女自乱石中跃出,手持长竿挑断火绳??正是沈清梧最小的学生林婉儿,年仅十四岁,父亲曾因藏匿《女政十策》被凌迟处死。

裴昭趁机率精锐突入,制服东厂死士。陈厉拔剑欲杀最后一名人质,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亲兵反绑双手。“大人,”那亲兵跪地痛哭,“我妹妹就在女子学院读书……她说,以后要做大夫,救活像娘那样难产而死的女人。我不愿她将来恨我是个杀人犯。”

陈厉仰天狂笑,继而嚎啕大哭:“三十年忠心耿耿,换来的竟是这般下场!天亡我也!”

“非天亡你,是你亡于时代。”谢?亲自赶到现场,在火光映照下注视着他,“你效忠的从来不是百姓,而是权力本身。你以为用恐惧就能维持秩序,却不知人心一旦觉醒,便再也无法回去。”

她下令将其囚于新建的“反省堂”,每日抄写《春衫诏》,三年后视其悔过程度决定去留。

三日后,京城恢复平静。谢?并未入住皇后宫室,而是搬进了原属太医院偏殿的一处小院,题名“启明居”。此处曾是戴缨年轻时讲学之地,如今墙壁斑驳,藤蔓攀窗,却透着一股生生不息的气息。

归雁送来一份名单:全国首批三百所女子学院选址完毕,涵盖南北二十三州,其中七十九所建于原私塾、尼庵或废弃祠堂之上。

“还有件事。”归雁轻声道,“边境传来消息,北狄可汗遣使求见,称愿缔结盟约,条件是……娶你为妻。”

谢?怔了一下,随即失笑:“他们还以为我是可以交易的政治筹码。”

“你要见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