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行走的风景:杨丽娟与幸福教育 > 四媒体报道(第2页)

四媒体报道(第2页)

每周一节,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一步是介绍读书方法,如略读、跳读、详略阅读等;第二步是交流读书经验;第三步是汇报读书成绩;第四步是介绍新书好书。目的在于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速度。

4。佳作欣赏课

每周一节,用于欣赏学生习作中的好文章和古今中外名篇,让学生在优美、典范的语言艺术作品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官能的欣赏,再随着素养的提高,慢慢达到情感的欣赏,为以后进入一种理智的欣赏(接近成人年龄时)奠定一个良好的文化品质基础。另外,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然会进行自我审视和相互比较,同时也能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开拓题源,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5。语文活动课

每周一节,目的在于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尽量地应用于可以展示其语文功底的活动中去,如学生们踊跃参加的诗会、演讲、辩论、故事会、采编汇报、新闻发布、创作与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得到锻炼。

6。归纳整理课

每周一节归纳整理课是这个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课型要求学生将每周所学的字、词及基础训练上的各种知识以书面的形式分类进行整理,然后互相检测,由教师严格把关,使学生对本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了然于胸,从而增强了复习巩固的针对性,更为下一个课型循环(下周新内容)的轻松开始做好了准备。

杨丽娟的语文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革命性。她初步带给我们以下的启示:这一实验各个环节的中心都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辅之以引导,而绝不能越俎代庖;应把课堂当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殿堂,改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教师成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朋友和引路者。

分课型教学的模式明确了每个时间段里的学习要求,学生向效率要时间,实现了惜时高效。学生原来要三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大作文,现在一节课就完成了。上学期的高效作文课就节约了20多个课时的时间,高效讲读课节约了80多个课时。学生通过归纳整理课,主动地、针对性更强地把知识点加以整理、复习,把过去用于机械性重复学习的大量时间用来练笔。阅读指导课、佳作欣赏课、语文活动课都为学生学习语文开拓了更广阔的途径。学生非但没有累的感觉,还体会到了写作和多种形式求知的快乐,这使提高学生素质落在了课堂上。

(四)

在我写这篇文稿的时候,有一些句子时常跳出来影响着我文章的结构,总是挥之不去,于是我只好把他们汇集在此,作为结语。当然,这都是杨丽娟老师说的,在这些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位当代教师的境界……

“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扶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给予我最大帮助的是同我一起走过来的这些孩子们。我真的很感激他们!”

“让每一个教师都投身于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尽快在成功的教学改革中获益!”

我已深深被杨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勇立教学改革潮头的精神所感动,也想试探性地问一问:您是否自己被自己所感动!学海无涯乐作舟,学生们已乐在其中。然而教学改革也无涯,您所期待的那种由大语文教育观带来的大快乐已遥见晨曦!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29日)

这里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堂”(节选)

——北京力迈学校少儿最优发展实验纪实

记者崔少峰

2004年6月,在北京力迈学校的一次大型展示活动中,敢峰校长在汇报会上大力倡导“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优质教育,获得了家长、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特别是敢峰校长介绍了四年级所开展的少儿最优发展实验和家长们对此的高度评价,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敢峰校长强调说:“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活动、会活动”是引领孩子们最优发展的“三驾马车”。那么,这“三驾马车”是怎样引领孩子们奔跑起来和变成孩子们自己的呢?

为此,记者走访了力迈学校少儿最优发展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少优中心”)

第一幕:“秋天的收获”: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拉开了孩子们最有发展实验的序幕。

九月的京郊已是树影婆娑,热风渐退。但孩子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秋天给孩子们的感受是什么?于是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蓝图就在他们脑海里形成了:活动的着眼点就是窗外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名字就是“秋天的收获”。

杨丽娟深知,学生的兴趣各有不同,学生接受不同事物的切入点也应该不同;要让每个学生对秋天都有所心得,要让每个学生在“秋天的收获”实践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必须找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引导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于是,在杨丽娟老师的统筹下,各学科老师行动起来了: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搜集秋天的诗文、词句、图片;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数校园里果树的棵数,估算果实的个数,计算果树的产量;英语老师让学生积累秋天的词语、句子、歌谣、故事、歌曲、表演短剧;社会老师指导学生以“秋日往事”为主题,在图书馆寻找秋天的故事,在互联网上搜寻秋天的足迹;音乐课上,学生歌唱秋天的歌,模拟秋天的声音,学习演奏竖笛,吹出秋之声;自然课上,学生采摘各种树叶,制作了生动传神的小鱼吐水、小兔子拔萝卜等叶贴花;美术课上,学生到校园各处写生,观察秋天色彩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计算机课上,学生除了查找资料、编辑材料外,还设计、想象、制作电子漫画,充分展现了童真童趣。

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们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到知识和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都息息相关;把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身边的事物中,去感知、理解、感受。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学校营造的这种愉快、宽松、鼓励的环境,有助于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有助于他们开朗阳光的性格。

第二幕:引发了一场读书“风暴”,学生们争相通过读书收获成功的喜悦。

“秋天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使学生们找到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周围美好事物的蹊径,激起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收获成功的强烈愿望。于是从2004年10月起,一场读书“风暴”开始风靡少优中心的各个班级。

国庆长假返校,少优中心大厅内到处张贴、悬挂着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各科老师精心设计,让板报、墙壁、柱子、栏杆都变得会说话,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告诉学生要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教室内外都摆有精美的开放式书架,教室旁边的学生活动室里上千册图书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走进去读书。浓浓的读书氛围开始在力迈学校少优中心发酵。

杨丽娟和同事们还把气息延伸到家庭。读书活动一开始,少优中心就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并给家长发放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周末留的作业就是让家长和孩子一道去书店买书、选书、看书。家长也向孩子们推荐好书。

力迈学校少优中心各科老师都参与到向学生推荐读书的行动中来:数学老师给学生推荐数学家的故事,自然老师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社会老师推荐历史人物,音乐老师推荐音乐名人等。

读书使人立志。学生们把自己看书的心得,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有用漫画加文字解说的三国人物志,有概括三国著名战役、事件谋略计策的分析,有充满人文关怀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人物白描……学生们通过读书,丰富着自己的情感内涵,提高着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升华着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高度。

第三幕:因势利导,把学生们领上情趣盎然的探究学习之路。

随着读书的增多,涉猎范围的拓宽,对于书中的一些科学小知识,一些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要探究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来是很困难的。少优中心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先统计学生有兴趣的话题,根据话题内容选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做深入探究;二是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聘请家长做学生的探究导师。

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要独自做专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大部分同学在做专题研究的同学影响下,也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做专题探索的愿望,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于是杨丽娟和社会老师共同设计了一个面向全体学生,有着同一主题的体验专题研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