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第十一节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2页)

第十一节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行为方式(第2页)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行为的设计

小学数学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行为各有特点和表现形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主动、互动、能动教学行为的设计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小学数学学科主动的设计

主动就是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进行主动的设计,首先是要注意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1)小学数学学习是把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2)小学数学学习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不断循环过程。(3)小学数学学习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有效、实际的主动设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积极的创造力,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以师为本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主的学习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就会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从而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从三个方面进行:

(1)让学生参与制定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主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有一个大致的框架:目标—学习—自评—改进。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学生乐于研究的土壤。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感到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才能积极主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在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行为才会得到激活。

(3)创设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占有得多,学生就必然占有得少。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学习机会。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的空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上,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要包办代替,要大胆让学生进行探讨,带领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2“克和千克”的导入(二年级(下))片段

师刚开完学校运动会,我们班跑得最快的是哪两位同学?

(几个学生举手,最后班中讨论选出了两位同学,站到讲台上)

师今天我们搞一个特殊的跑步比赛……

(这个时候教师又叫了一名学生上台)

师如果让你背着一个人跑,你选择学生还是老师?

生选学生。

师为什么?

全班同学齐答:老师重,学生比老师轻。

师平常我们表示轻重用的是什么单位?

生斤、两、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

例3“克和千克”的导入(二年级(下))片断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判断的游戏。谁有办法判断出铅笔盒和数学书哪个重?

生掂一掂就可以知道。

师那好,大家动手试试。

(学生独立操作,汇报判断结果之后,教师请出一位又高又瘦的学生和一位又矮又胖的学生上台)

师谁有办法判断出这两位同学哪个重?

(有的学生说胖的重,有的说用秤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