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80章:隐藏区域的研究
隐藏区域的晨光带着地脉的清冽,透过入口的缝隙斜斜涌入,在青石板上投下长短不一的光斑。水晶球的柔和白光与晨光交织,给满室的古蜀文物镀上了一层温润的光晕——青铜神树的枝桠泛着暗绿的铜锈,却在光线下流转着细腻的纹路;玉琮、玉璋的表面凝结着三千年的水汽,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沁人的微凉;墙壁上的壁画褪去了战火的烟尘,朱砂的红、石青的蓝、赭石的黄重新变得鲜活,如同古蜀先民昨日刚刚落笔。
燕昭明的左臂还缠着厚厚的绷带,白色的纱布上渗着淡淡的血痕,那是之前为保护苏瑶留下的伤口。但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小小的身影在文物展台间穿梭,眼神亮得像藏在水晶球里的星辰。他小心翼翼地绕过青铜神树残件,生怕碰损枝桠上的金箔鸟,走到一幅描绘祭祀场景的壁画前,踮起脚尖,鼻尖几乎要贴上岩壁。
“昭明,慢点,别摔着。”燕承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他看着儿子被绷带束缚的手臂,想起之前少年扑向穆然时的决绝,心中既有骄傲,又有愧疚——让孩子卷入这样的危险,终究是为人父的不忍。但他更清楚,这份对文明的敬畏与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传承,不是刻意保护就能阻挡的。
燕昭明回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脸颊上还沾着一点不易察觉的尘土:“爸,你看这壁画上的巫师,他手里拿的玉璋,和我们之前在岷江源头找到的一模一样!”他伸出右手,指着壁画中巫师手中的器物,指尖在岩壁上轻轻划过,“而且他的脚下,刻着和水晶球底座一样的五行符号!”
燕承风走过去,顺着儿子指的方向看去。壁画中的巫师头戴纵目面具,身着绘有太阳神鸟纹的长袍,手中的玉璋确实与岷江源头神秘石旁发现的那支同源,玉璋顶端刻着“水”符号,与巫师脚下的“土”符号形成呼应。“《蜀王本纪》记载,古蜀巫师‘上通神明,下接土地’,看来不是传说。”燕承风沉吟道,“他们手中的玉璋是沟通天地的媒介,脚下的符号是与地脉共鸣的钥匙,这与水晶球的力量原理一脉相承。”
不远处,苏瑶正趴在西侧的壁画前,手中握着放大镜,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她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皮筋束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被晨光染成金色。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壁画上,连燕承风父子的对话都未曾察觉,直到笔尖停在一幅描绘山川与祭祀结合的画面上,才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发现的光芒:“承风,你快过来!这部分壁画太关键了!”
燕承风安顿好燕昭明,快步走到苏瑶身边。这幅壁画长约三丈,宽逾一丈,是整个隐藏区域最完整的叙事壁画。画面左侧是连绵的山川,山峰的轮廓与岷山主峰惊人地相似,山间有一道蜿蜒的河流,正是岷江的流向;山川脚下,数百名古蜀先民手持祭祀礼器,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方阵中央的巫师高举玉璋,对准山峰的方向;画面右侧,一道白色的光柱从山峰顶端射出,连接着天空中的太阳神鸟,光柱下方的田垄里,禾苗茁壮成长,河流中鱼儿跃出水面,呈现出一派五谷丰登、万物繁盛的景象。
“你看这里。”苏瑶用放大镜指着山峰顶端的一个符号,那是一个由“山”“日”“水”三个基本符号叠加而成的复合符号,“这个符号在之前的神秘石和青铜鼎上都出现过,但一直不知道具体含义。结合这幅壁画,我猜测它代表‘山川之灵’——古蜀人认为,岷山是地脉的源头,岷江是文明的脉络,他们通过祭祀沟通山川之灵,获得自然的馈赠,维持文明的繁荣。”
燕承风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符号的刻痕深邃而规整,显然是古蜀先民精心雕琢而成。他将线索串联起来:“古蜀文明的繁荣并非偶然,他们掌握了与自然共生的完整体系——用祭祀沟通山川之灵,青铜鼎调和五行,水晶球稳定地脉,最终实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没错!”苏瑶激动地指向画面底部的细小纹路,“这是古蜀的‘祈年文’,翻译过来是‘敬山灵,顺水性,调五行,安邦国’,与丝帛文献的记载完全吻合!以前我们只当蜀地‘天府之国’是地理优势,现在才懂,核心是古蜀人掌握了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就在这时,燕昭明的声音带着急促传来:“爸,苏阿姨,这尊青铜人像的底座,有‘山川之灵’符号!”
众人循声望去,燕昭明正站在一尊半人高的青铜人像前。这尊人像与三星堆大立人像风格一致,身着龙纹长袍,双手交叠胸前,方形底座的四面都刻着“山川之灵”符号,周围环绕的水波纹与岷江流向分毫不差。
燕承风蹲下身观察,底座刻痕中残留的朱砂痕迹清晰可见:“这是沟通山川之灵的核心礼器,水波纹对应岷江流向,符号正对岷山主峰,是古蜀人精准的地理定位。”老张掏出地形图比对,愈发惊叹:“三千年前就有如此精准的地理认知,太不可思议了!”
“更难得的是他们的融合思维。”苏瑶补充道,“青铜鼎对应五行,水晶球连接地脉,壁画记录智慧,青铜人像承载山灵,这是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体系——古蜀人从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融入自然。”
老刘摸着青铜人像的龙纹,朴实的话语道出核心:“老祖宗懂敬畏,知道顺应自然才长久。现在我们总想着改造自然,反倒该向他们学学。”
话音刚落,小王突然惊呼:“燕队,苏姐,水晶球有反应!”
众人回头,水晶球的白光骤然明亮,顺着青石板纹路流淌,在“山川之灵”符号处汇聚成细小光柱。光柱触碰符号的瞬间,青铜人像的眼睛闪过一丝绿光,壁画上的“祈年文”泛起红光,三者形成无形的能量连接。
“是能量共鸣!”燕承风立刻安抚众人,“我们解读出符号含义,激活了三者的关联——水晶球是地脉枢纽,青铜人像是山灵载体,壁画是智慧媒介,这正是古蜀人与自然沟通的核心系统。”
苏瑶看着流淌的光芒,印证了丝帛文献的记载:“‘灵晶通地脉,神象接山灵,壁画传古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燕昭明强忍手臂疼痛,伸手触碰光纹,一股温和力量涌入体内,伤口痛感渐消:“我能感觉到大地在呼吸,力量顺着符号流动,像是在回应我们的解读。”
“昭明能感知到,是因为他心中只有纯粹的敬畏。”燕承风解释道,“古蜀人认为,唯有心怀纯净、敬畏自然者,才能与自然真正沟通。穆然被贪婪戾气蒙蔽,违背了‘天人合一’的核心,自然无法掌控这份力量。”
就在这时,青铜人像底座发出“咔哒”轻响,一块石板缓缓抬起,露出一个暗格。里面是一卷帛布包裹的竹简,帛布上的太阳神鸟纹与水晶球光芒相互呼应。老张小心翼翼取出竹简,展开后,十几枚竹简上的古蜀文字密密麻麻,墨迹虽泛黄却依旧清晰。
苏瑶立刻用放大镜解读,声音愈发激动:“这是古蜀的《山灵记》!记载了他们发现地脉之力、与山川之灵沟通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