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神医赘婿他只想吃软饭 > 团聚与别离(第1页)

团聚与别离(第1页)

次日几人醒来后,相约明日回村祭拜父母。

到了二叔家里,正巧赶上勤表哥武馆旬休,二叔一家也都凑齐了,省的再派人再去通知一趟。

“二叔,侄儿幸不辱命,此次考中了就要入京为官了,只是可惜我们团聚的时间总是不多,还不如从前在村里的时候见面多些。”林远志几人对着二叔二婶也行了叩礼,二婶眼里当即滑出了泪,背过身去用袖子抹了一把,不想让孩子们瞧见。

“好孩子,难为你做官了还记挂二叔一家,也算二叔二婶没白看顾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快快起来,唉,我这一把年纪了,眼皮子怎么也这么浅,真是让你们见笑了。”二叔声音也带着哽咽,扶起了几人。

二叔家的勤表哥和墨墨忙给爹娘递帕子,让两人擦擦脸。两人整理了一番,二叔就带着几人上山祭扫,二婶洗了把脸,就去鸡圈里面捉了只老母鸡,又让墨墨拿了些铜钱去肉铺子割些猪肉,这是家里的大喜事,很该有几道好菜。

林远明走到了山上,自上次哥哥考中举人,村长就提过可迁坟到族地里,由村里人帮忙祭扫,只是和哥哥商量后不愿扰了父母亡灵,还是葬在山上清净些。

哥哥在前面点了蜡烛,林远明往坟前撒着纸钱,将挎篮里的贡品一一取出摆放,几人一同在坟前跪下了,二叔见着此景没忍住又扭头掉泪,可惜了两人去的早,如此孝顺的两个孩子没能让两人生前享上福。

林远明和哥哥祭扫后又与父母的坟茔说了会儿话,就下山回了家里。二婶已将鸡炖了半个时辰,见几人进来,忙招呼林远志和林远明去村长家拜谢一番,刚才听说两人回来上门来说话,不想都上山去祭扫了。

“也该好好谢谢村长,你们两个半大孩子在村里也没少受村长照拂,远明,家里还有鸡蛋,也提一篮过去吧。”二叔闻言就要让勤表哥去拾鸡蛋。

林远明忙阻止了:“二叔,我和靖言准备了不少礼物带回来,我们挑几样带去就是了。”说罢和哥哥一起去村长家里拜会,徐靖言和嫂子帮着二婶一起端菜,把车上的东西也都卸下来。

二婶瞧见了嘴里不住的心疼,怪几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他们庄户人家如何用得了这么多好东西,光这布料裁了衣服穿几年都穿不完。

二叔忙拉扯人道:“几个孩子一片好心,你这老婆子嘴忒碎,给你便受着,若是让人知道了两个孩子一个做官一个做生意,家里还过的贫苦,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吗,回头再带累了远志,影响了名声就不好了,他们当官的很看重官声的。”

二婶被唬了一跳,忙道:“诶哟,我也不懂,那我明天可得在村里好好夸夸两个孩子,都是孝顺孩子,给我们买了这么多好东西,帮着勤儿找了武馆,还送墨墨一个小哥儿去识字启蒙,家里这些好东西也都是远明成婚后帮着添置的。你们别怪二婶,家里穷贯了,二婶这也是不适应,从前送来的东西也不舍得拿出来用,别叫人误会了去,不行,明日我出门还得穿身新衣服才好。”

说着就要去里屋翻起衣柜来,二叔忙把人拉住了:“急什么,先和几个孩子把饭吃了是正经。”正巧林远明兄弟二人从村长家里回来,吃完饭后林远明和哥哥对视一眼,一起对着二叔一家开口道:“我们预备一起去京城,二叔二婶可要同去?”

二叔很是感动,难为两个孩子如此想着他们,却还是道:“不必啦,二叔二婶年纪大了,舟车劳顿的也不适应,再说了,哪怕是京城,在我们眼里也比不过这侍候了一辈子的田地,若是你们两个将来有了孩子,想着什么时候拐回来叫我们看一眼就行。”

“二叔可是担心去了京里我们不管你,我和靖言决定把生意挪去京城一部分,到时候咱们一家还是团圆多好。”林远明急起来,到时候去了京城,路途遥远,怕是一年到头也难见面了。

二婶也劝道:“行了行了,你们的孝心我们都知道了,只是故土难离,我们在这村里也生活了一辈子啦,我们的根就在这儿呢,你们年轻,自有远大前程去闯,别为了我们两个老家伙费心了。”

两人再三劝说不得,只好离开了,林远志言说赴京前还会回来看望二老,若是改了主意正好可以一同过去。二叔二婶把几人送到村口,看着马车渐渐走远,两人都知道这一别就难再见面了,只想抓紧机会多看两个孩子几眼,直到看不见马车了才转身,慢慢地走回去。

很快到了月底,林远明送哥哥嫂子到了城门口,只是这次没了离别的愁绪:“哥哥,这些银子你拿着,别着急推拒,我听说京城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总不能叫嫂子到了地方和你一起睡大街去。”又转头对嫂子接着道:“嫂子你去了也别省着,别叫人笑话哥哥没本事,等你们安顿下来,也帮我和靖言打听一下京里的宅子,最好离你们近一些,咱们也好有个照应。”

“放心吧,嫂子一定好好找地方,只是先看过,还得你们一起过来了才能定下,也得让伯父伯母点头才好。别送了,快回去吧,二叔昨日见面还说今日来送,我都没让人来,你们也别急,徐家这样大的产业,挪动起来不是一朝一夕,打理好了再团聚也来得及。”嫂子朝两人挥挥手,马车渐渐驶远了。

两人回到家里,徐靖言去几个铺子里查账,挪动产业的确是不容易,既要理清楚账目,又要把几个老铺子托付给信任的掌柜,这几日简直忙昏了头。

林远明又去了田里,已经有几株玉米苗上结出了苞米,只是还很小,但已经足够震动人心。红薯苗也长得不错,看过去绿油油的一片,老农开始还担心,这玉米倒是结了果子,红薯却光长叶子,不见有果实,疑心自己种的出了差错,后来问过林远明果实是藏在地里的才放心。

林远明又到了回春堂,王大夫见了人就笑着招手:“快来看看这个病人,是我这儿的老病号了,吃了许多方子总调养不好,快帮着把把脉,过几个月你去了京城我可寻不到你了。”

林远明净了净手,又把手指搓热了才把手放在人腕上把脉。只见此人面色萎黄,身上还有些浮肿,又让人伸出舌头看过,细细问过平日有何不适才道:“你这应是脾虚之症,肾气也有些不足,大概从娘胎里出来就弱些,我写个方子你吃上七日,回去可以佐以药膳,山药小米粥、红枣莲子羹都可加上,夜里要早睡,别吃生冷的,饭后略坐一会儿可在院子里散散步,帮助脾胃运化。”

“哎呦,大夫,你说的可真准,我这是打娘胎出来就身子不好,平日不敢劳累,稍微着了风就要病上几日,好在家里有些银钱,能好生将养着,不然我怕是活不到这么大了。”那男子捧着方子如获至宝的到前面去抓药了。

“你这方子用的不错,四君子汤加一丸肾气丸,又佐了食疗方子温养,希望这次能好些,老金在我这儿调养了许久了,只是最近身子愈发差了,我看着也心焦,别看他身子差,却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街坊邻里都多少受过他的帮助。”王大夫又拉着林远明探讨了半天方子里的药量加减,不住赞叹着方子的精妙。

谈完方子林远明又接诊了几个病人,正要走时,王大夫问起他入京后的打算。

林远明腼腆一笑:“此次入京,等安顿下来,我打算开个医馆,从前是我着相了,总为着过去不好的经历不愿再行医,这段时间我自己想通了,我还是喜欢治病救人的,若是再遇着从前那样闹事的,让夫郎和哥哥给我撑腰。”林远明对王大夫化用了身份和名字提过上辈子小舅舅被医闹害得不能行医之事,王大夫听了直呼可惜。

“好,你能想通就好,不然平白浪费了你的好医术。”王大夫抚着胡须,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不过到了京城莫要着急,你年轻,怕是免不了有人质疑你的医术,不必与人争论长短,你的本事自能为你正名。”

“是,我晓得了。”

林远明从医馆出来,到旁边铺子买了包栗子糕回家,自己在家试的总不如这个味道,只能走之前多吃几回了。

林远明回了府里,徐靖言还没回来,本来等着人一起用饭,却迟迟等不着,绿柳帮着回来传话,说是忙着理账,怕是今日回来的晚,让林远明别等了。

林远明起身把栗子糕包起来,又拣了几盘菜装到食盒里让绿柳带过去。

“我就不去让靖言分心了,让他别熬太晚了,晚些去京城也使得。”

绿柳将食盒接过,给徐靖言送了去:“少爷,仔细累坏眼睛,姑爷还在等你回去呢,瞧瞧,这菜都是挑的你爱吃的,可见姑爷用心。”

“好了,别打趣我了,忙完这些我们就回去,大家最近都辛苦了,明日给所有人多发两个月的月钱。”徐靖言拿起筷子,也叫绿柳一起坐下。

等到月亮爬到枝头,两人才慢慢驾车回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