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 参考书目(第3页)

参考书目(第3页)

[63]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4]刘森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65]郝立忠:《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66]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7]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第1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8]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9]刘永佶:《主体辩证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0]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2]〔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7]〔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8]〔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9]〔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0]〔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1]〔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2]〔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85]〔德〕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6]〔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87]〔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8]〔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9]〔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90]〔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91]〔德〕H。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2]〔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93]〔德〕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李超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4]〔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