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戍光志愿雄赳赳 > 第二十章新的任务(第2页)

第二十章新的任务(第2页)

“算我一个!”

老兵们纷纷举手,院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前的分歧和顾虑,在马向东的话语中,在共同的回忆和信仰中,烟消云散。

张敏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走上前,握住马向东的手:“马老班长,谢谢你们!有你们的支持,这条深度旅游线路一定能成功。县里会全力配合你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

马向东摇了摇头:“不用谢。这不是帮你,也不是帮县里,是帮我们自己,帮牺牲的战友,帮我们的子孙后代。”

会议结束后,老兵们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讲解的细节。

“我要讲长津湖的故事,讲赵班长牺牲的经过,让游客知道,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信仰。”马向东说道。

“我讲剿匪的故事,讲我们怎么在山里绕圈,怎么端了土匪的老巢,讲张强的勇敢。”扎西爷爷说道。

“我讲唐山地震,讲我们怎么在废墟上救人,讲那些感人的瞬间。”马建国说道。

“我讲抗洪,讲我们怎么筑人堤,怎么挡住洪水,讲战友们的团结。”马援朝说道。

“我讲后山守护的故事,讲我们怎么用智慧和坚守,保住了古墓和水脉,讲发展与保护的平衡。”马远说道。

老兵们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过往的经历,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院子里的阳光越来越暖,洒在他们的脸上,洒在那些功勋章上,洒在“戌光志愿者”的旗帜上,构成一幅温暖而坚定的画面。

接下来的日子里,“戌光志愿者”们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马远负责整理资料,采访每位老兵,记录下他们的亲身经历,整理成详细的讲解手册;马建国和马援朝负责实地考察线路,确定每个站点的讲解位置,标注历史遗迹的细节;扎西爷爷负责收集藏汉文化的相关资料,补充古道和古墓的文化内涵;马向东则担任总顾问,审核每一份讲解稿,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县文旅局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制作了精美的线路指示牌、历史图片展板,在古道旁设置了休息区和讲解台,还为老兵们配备了扩音设备和舒适的交通工具。

准备工作进行到一半时,索娜突然从省城回来了。她刚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特意赶来嘉梁,想要加入讲解的队伍。

“马老班长,各位爷爷,我也想当讲解员!”索娜穿着冲锋衣,脸上带着笑容,“我可以讲嘉梁的地质结构,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你们的红色故事、历史故事相互补充,让游客有更全面的体验。”

马向东笑着点了点头:“好啊,欢迎你。有你的加入,我们的讲解会更专业,更全面。”

索娜的加入,给讲解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讲解稿补充了生态保护的内容,还制作了地质模型和生态展板,让游客能更直观地了解嘉梁的自然环境。

与此同时,马远的女朋友林晓雅也来了。她是一名小学老师,主动提出要担任年轻游客和学生群体的讲解员,用更生动、更易懂的语言,把老兵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马远,我支持你,也支持各位爷爷。”林晓雅笑着说,“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更是最好的教育素材,能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守护。”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传承的队伍,有社区的居民,有学校的老师,有年轻的志愿者,他们和“戌光志愿者”的老兵们一起,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讲解团队,共同守护和传承嘉梁的历史与精神。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嘉梁红色古道沉浸式深度旅游线路”正式开通了。

第一批游客是来自省城的学生代表团,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马向东带领着讲解团队,站在古城西门的起点,迎接游客的到来。

“欢迎大家来到嘉梁,来到这条红色古道。”马向东的声音通过扩音设备,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沿着这条古道,走进嘉梁的历史,走进我们的故事。”

游客们跟随着马向东的脚步,沿着茶马古道上山。每到一个站点,就有对应的老兵或志愿者讲解:马向东在鹰嘴崖战斗遗址,讲述剿匪的峥嵘岁月;扎西爷爷在羌人古墓群,讲述藏汉羌文化的交融;马建国在三江救援纪念点,讲述唐山救灾的感人瞬间;马援朝在消防体验区,讲述抗洪的责任担当;索娜在生态监测点,讲述地质保护的重要性;林晓雅则在一旁,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游客们听得入了神,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有的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一位学生举起手,问道:“马爷爷,您在长津湖的时候,最想的是什么?”

马向东蹲下身,看着孩子清澈的眼睛,认真地说:“最想的是回家,想看到祖国的山河无恙,想看到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能在阳光下读书、玩耍。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所以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守护好我们的祖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孩子重重地点了点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夕阳西下,第一批游客结束了一天的旅程。他们纷纷走上前,与老兵们握手、合影,表达着感谢与敬佩。

“马爷爷,谢谢您的讲解,我深受感动。”一位年轻游客说道,“以前总觉得历史是书本上的文字,今天才知道,历史是鲜活的,是有温度的,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

“我以后会经常来嘉梁,带着我的家人和朋友,来感受这里的历史和精神。”另一位游客说道。

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听着他们真诚的感谢,老兵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马向东站在古道旁,望着远方的雪山和古城,心里充满了平静与自豪。他知道,他们完成了战友们的遗愿,把历史的故事,把守护的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

“戌光”的意义,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持枪卫国,到守护山河,再到传承历史,他们的战场在变,身份在变,但那份坚守的内核,那份责任与担当,从未改变。

夜色渐浓,古城的灯光亮起,像星星一样,点缀在雪山脚下。老年人协会的院子里,“戌光志愿者”的旗帜在夜风中迎风飘扬,格外鲜艳。老兵们围坐在一起,喝着酥油茶,聊着白天的讲解经历,脸上带着疲惫,却也带着前所未有的满足。

马向东拿起酒杯,举起:“来,敬我们的战友,敬这片土地,敬传承,敬未来!”

“干杯!”

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夜色中回荡,与远处的流水声、经幡的飘动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悦耳。

新的任务已经开始,新的篇章已经展开。在古老的嘉梁城,“戌光志愿者”的老兵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用他们的坚守与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守护精神永远不息。

英雄不老,戌光长明;传承不止,精神永存。嘉梁的故事,还在继续;戌光的传奇,因为这份新的使命,变得更加璀璨,更加动人。而这条红色古道,也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读懂嘉梁,读懂守护,读懂信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