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转向
柳慕河没有再公开反对联姻,反而在表面上接受了“与陈烨加深了解”的安排。她甚至主动在董事会上提出,要全面评估与陈氏集团深化合作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这一“顾全大局”的姿态,让柳怀瑾和赵婉茹稍感欣慰,也让陈氏放松了警惕。
然而,在“战略发展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真正的战略方向被悄然调整。柳慕河给许诺和核心团队下达的指令并非寻找陈家的罪证,而是:
“第一,彻底分析陈氏在东南亚渠道的真实价值、控制力以及对我们集团的依赖程度。
第二,寻找并评估所有可能替代陈氏渠道的方案,包括自建、与其他财团合作、或投资新兴物流科技公司。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设计一套能让柳氏在‘后陈家时代’的东南亚市场发展得更好,甚至能反超陈氏的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更高明的“阳谋”。她们的目标不是扳倒陈家,而是要让陈家对柳氏而言,从“不可或缺的联姻对象”变成“可以替代甚至超越的商业伙伴”。
2。价值的重构
许诺的工作重心不再是法律调查,而是转向了复杂的商业架构设计和国际法规研究。她牵头研究东南亚多国的投资政策、贸易协定,设计出数套能够规避传统渠道壁垒、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新兴物流枢纽的方案。
同时,柳慕河利用CEO的职权,开始不动声色地调整集团资源。她加大了对自有国际业务部的投入,斥资收购了一家在跨境支付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并开始与新加坡的“丰隆集团”等潜在替代者进行前期接触。所有这些动作,都被包装在“集团正常战略升级”和“分散风险”的合理外衣下。
她们在加密通道里的交流,内容也随之改变:
「自建东南亚数字清关平台的可行性报告初稿已完成,成本比依赖陈家传统渠道长期来看低15%,且可控性更强。」
「已接触印尼本土一家有潜力的物流整合商,他们急需资金和技术,对我们开放度很高。」
「陈氏去年在越南的渠道失误导致我们损失了约3%的市场份额,数据已整理成案。」
她们不再寻找敌人的污点,而是在疯狂地构建属于自己的、更强大的堡垒和武器。
3。陈烨的困惑与欣赏
在与柳慕河的几次“约会”中,陈烨敏锐地察觉到,这位联姻对象与他认知中的豪门千金截然不同。她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对东南亚市场数字化趋势的见解,对新兴物流模式的看法,都让他感到惊讶,甚至自愧弗如。
一次关于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应用的高水平讨论后,陈烨忍不住感叹:“慕河,你的视野和魄力,让我印象深刻。说实话,我之前以为这只是一场商业联姻。”
柳慕河淡然一笑:“商业世界瞬息万变,守成者衰,进取者强。陈氏固守传统渠道多年,固然根基深厚,但就不怕被时代甩下吗?”
这番话,既是交流,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敲打。
4。釜底抽薪
数月后,在一次由柳氏集团主导的、有众多董事会成员参加的“东南亚市场新战略研讨会”上,柳慕河与许诺联袂出场。
柳慕河站在台前,以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阐述了完全绕开陈氏渠道的“东南亚市场数字化直通战略”。她展示了新收购的支付技术如何降低成本,与“丰隆集团”及印尼本土企业的合作如何打开新局面,以及自建平台带来的长期价值和控制力。
随后,许诺以首席法律和风控顾问的身份登场,精准分析了新战略的法律可行性、风险管控措施,以及相比传统模式在合规性上的优势。
她们没有提及一句陈家的不好,只是用一份无比扎实、前景光明的商业计划书,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柳氏,已经不需要通过联姻来绑定陈家的渠道了。我们找到了更好、更自主的路。
5。权力的游戏
研讨会后,董事会沸腾了。元老们看到的不是一场儿女情长的纠纷,而是一个能让集团更上一层楼、摆脱渠道依赖的巨大商机。相比之下,与陈家的联姻所带来的那点渠道优势,顿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因为利益捆绑而阻碍新战略的实施。
柳怀瑾在办公室里沉默了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得不承认,女儿用最纯粹的商业手段,破解了他认为无解的家庭和政治难题。她向所有人证明了,她的价值不在于联姻,而在于她能带领柳氏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当晚,柳怀瑾对赵婉茹说:“联姻的事,暂时搁置吧。慕河…她找到了更好的路。”
赵婉茹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在铁一般的商业利益面前,传统的联姻观念第一次显得如此苍白。
6。新的序章
柳慕河再次来到玻璃花房,这一次,她脸上带着卸下千斤重担后的疲惫与平静。
许诺已经在等她,递给她一杯温热的清茶。
“我们成功了。”柳慕河说。
“是第一步成功了。”许诺纠正道,眼神清明,“接下来,要把战略落地,会面临更多挑战,陈家也不会轻易罢休。”
“我知道。”柳慕河喝了一口茶,看向许诺,“但这一次,是我们一起面对。”
她们没有欢呼雀跃,因为真正的商业领袖知道,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下一个更复杂挑战的开始。但她们已经用实力赢得了喘息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她们手中已经握有了地图和利刃。
(第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