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文化殖民的主体性反思: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 > 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美〕爱德华·W。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美〕爱德华·W。萨义德:《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彭淮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5。〔美〕爱德华·W。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李自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6。〔美〕爱德华·萨义德、戴维·巴萨米安:《文化与抵抗——萨义德访谈录》,梁永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7。〔美〕薇思瓦纳珊编:《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8。〔美〕加亚特里·C。斯皮瓦克:《后殖民理性批判——迈向消逝当下的历史》,张君玫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

9。〔美〕佳亚特里·斯皮瓦克:《从解构到全球化批判:斯皮瓦克读本》,陈永国、赖立里、郭英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法〕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1。〔法〕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2。〔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陈仲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撰,《后殖民批评》,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美〕保罗·鲍威编:《向权力说真话:赛义德和批评家的工作》,王丽亚、王逢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英〕罗伯特·J。C。扬:《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容新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16。〔印度〕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范慕尤、杨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1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德〕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0。〔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王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1。〔丹〕丹·扎哈维:《主体性和自身性——对第一人称视角的探究》,蔡文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2。〔美〕保罗·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陈健、柯哲、陆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3。〔英〕斯蒂夫·芬顿:《族性》,劳焕强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4。〔加〕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5。〔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何兆武、何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6。刘健芝、许兆麟选编:《庶民研究》,林德山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7。〔英〕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韩敏中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28。〔美〕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氛围》,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9。〔英〕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0。〔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德〕伽达默尔:《赞美理论》,夏镇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