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殊儿童护理
(一)肥胖
【早期发现】
在儿童入托体检及定期体检中,会发现有超重或肥胖的儿童,超重是指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其中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在肥胖儿童中,有40%的儿童会延续到成人,是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病的隐患,因此在儿童期对于超重和肥胖要加以重视,及早防治。
【在园护理】
对于已经出现超重或诊断为肥胖的幼儿,从饮食、运动、遗传、心理等方面仔细分析病因,对于有其他疾病或心理因素引起肥胖的患儿,应建议家长针对病因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期单纯性肥胖主要采用行为矫正、饮食调整与运动治疗的综合方案。[1]
1。行为矫正:与家长配合,纠正肥胖儿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的运动行为方式,在园和在家保持相同的生活习惯,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肥胖治疗和预防的方案。
2。饮食调整:首先,幼儿进餐时,一定要在满足其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患儿食量尤其是热量高的食物。幼儿要求添饭时,应给予体积大、热量少的食物如蔬菜,尽量少添加主食。其次,控制幼儿进食速度,在进餐过程中,应不断提醒肥胖儿“慢点吃”或“慢慢嚼,把饭嚼烂”等,以使幼儿放慢进食速度。
3。运动治疗:选择有全身肌肉参加的有氧、移动身体重心的运动,例如跑步、跳绳等。可以将全身运动融入到适合幼儿的趣味游戏中,选择中等运动强度,即运动后个人最大心率的80%,一般保持运动脉搏为140~160次分,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15分钟,每天运动总时间为45分钟,每周运动5天,坚持2~3个月方可有效,并要将运动方案坚持到体重恢复到正常后。
【预防措施】
1。保证幼儿定期参加体检,对于有超重趋势的幼儿进行重点管理。
2。与家长联系,给予家长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使家长重视肥胖的危害性,与教师合作共同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运动方式。
3。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基本需要与膳食营养平衡的基础上,控制幼儿脂肪的过多摄入,限制甜食和零食的摄入,指导家长在饮食原料上多选择“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尽量不吃“红灯食品”。
4。坚持有规律的户外体育运动,保证每天坚持单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5分钟,总时间不少于45分钟。
肥胖儿绿灯、黄灯及红灯食品举例
(二)视力低常
【早期发现】
幼儿在园每年会进行至少一次的视力检查,幼儿视力的正常标准是3岁达到0。7、4岁达到0。8、5岁达到1。0,在复查后幼儿视力仍低于此标准时,并经医院诊断为弱视、斜视、屈光不正等,被称为视力低常。幼儿出现视力低常时,在平日主要有如下表现:①不能注视物体或不会追随灯光转动眼球,提示小儿双眼视力较差。②平时喜欢眯眼视物,看书、看电视距离很近才能看清,则可能视力不好,有屈光不正(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等)。③有些孩子喜欢歪头看电视,是由于斜视引起的,称为眼性斜颈,主要因为两眼相互位置不正常,例如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等。此外,若观察到幼儿有频繁的眨眼、流泪、眼屎多的症状,应考虑幼儿是否有其他眼疾病。
【在园护理】
对于视力异常幼儿,教师在园内应进行重点管理。首先,要配合保健室医生对幼儿进行定期复查,一般为每3个月一次,记录在视力矫治登记册。其次,与家长沟通了解视力矫治方法,按照方法要求,协助在园的视力低常儿童坚持视力治疗。目前,弱视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采取“遮盖—精细工作”训练方法,遮盖就是把健眼定期用黑布遮盖以锻炼弱视眼的功能,精细工作就是让幼儿通过描图、插板、穿针以及穿珠等操作提高视觉感受力,这样的训练往往需要在园进行,所以保育员应与保健医配合指导幼儿在园坚持进行训练。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