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指导 > 附录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部分项目案例02(第3页)

附录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部分项目案例02(第3页)

“学校的创业氛围浓厚,尤其是我们计算机学院,创业学生非常多,有关创业的讲座和课程也多种多样。”同是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冠,在校期间也是创业的活跃分子:创办电影FM网站、互联网公司,毕业后又创办广州森季软件有限公司。

两人之前就有过多次合作,彼此配合也比较默契,创办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荔枝微课,两人也是一拍即合。项目成立之初,在资金和办公场地限制下,黄冠带领团队在广州大学城负责产品研发,陈劢则带领团队在深圳负责产品运营策划。两个团队各司其职、精诚合作。

“一开始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能坚持是最重要的。”陈劢说,“我们都不是第一次创业,读书期间就是学业和公司两头兼顾,辛苦是一定的,不过也都坚持下来了。”支撑荔枝微课一路走来的,不仅在于其对创新创业的追求,而且还在于他们在教育这一事业中感受到的幸福与满足感。

“荔枝微课不仅仅是做纯知识的内容传播,也具有社会性功能。”黄冠介绍,他们渴望能利用互联网消除知识与人之间的鸿沟——教学双方只需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教学互动,最便捷地让用户获取和分享知识。

成立仅一年,荔枝微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着公益项目,相继为地震受灾人群提供心理辅导课程,为单亲妈妈抚养教育孩子提供课程,为离异家庭孩子提供教育课程,并进行公益推广。这种从事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责任感,还将促使荔枝微课在教育公益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26。鲲鹏易飞无人机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佳人气奖——鲲鹏易飞无人机。

提到无人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玩具、航模或是航拍工具。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灵活、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低廉,这些优点让众多航拍或航模爱好者成为这类消费级无人机的忠实拥护者。

除了用于娱乐、拍摄的消费级无人机,还有一些无人机要完成电力线巡检、林业监测等特殊任务,这便是行业级无人机。由于要完成的任务特殊,对无人机的作业半径、作业效率等都有较高要求,而目前市场上的行业级无人机产品存在机型不理想、智能化水平不高两大痛点。

“我们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行业级无人机硬件、软件、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市场上行业级无人机存在的痛点,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倾转机翼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并在其上搭建了基于嵌入式GPU(图形处理器)和深度学习的机载人工智能系统。”张文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0级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昆山鲲鹏易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提到的正是他们团队设计研发的易飞无人机。

此款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结合了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长、作业半径大和多旋翼无人机起降灵活、可在空中悬停的优点。起飞时,机翼垂直于地面,由4个螺旋桨提供上升动力;当飞至一定高度后,两对机翼进行90°倾转,切换至固定翼巡航姿态,此时飞行速度可达140kmh;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点或需要降落时,机翼反向倾转90°,重新切换至垂直飞行模式,可实现空中悬停或垂直降落。这样创新性的设计,使其只需10km2左右的场地即可平稳起降。

除了硬件方面“强强联合”,易飞无人机的“驾驶员”也十分聪明。该无人机在嵌入式GPU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套机载深度学习框架,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已能够实现车辆或人员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甚至可以及时发现人群聚集、奔跑、跌倒等异常情况。下一步根据行业用户的具体需求,可以为其定制化地开发行业级无人机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负责项目机载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的吴鑫说:“我们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一键起飞、远距离自动巡航、部分作业自主完成、一键返航降落的‘傻瓜式’操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行业级无人机打造成一款真正的空中机器人。”

面对无人机产业领域的强大竞争,张文博显得信心十足:“我们的飞控系统、机械结构、地面站系统、4G图传模块都是自主研发的,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所以我们不怕友商和我们竞争。而且我们的无人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优势,对飞手和起降场地的要求都特别低。”他指着电脑上的一幅卫星地图解释道:“这就是我们的地面站,有点儿像机场的塔台,通过它可以设置飞机参数,控制飞机完成起飞、巡航作业、返航降落等整个流程。而且我们使用4G信号来实现图像传输,能够不受距离限制地将无人机作业现场的影像数据传回来,方便地面人员进行指挥决策。”相比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手工抛飞的危险或发射架弹射的繁琐,易飞无人机能够让会按快门的你轻松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

“你可以把我们这款无人机当作空中机器人或者是空中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张文博说。易飞无人机作为行业级无人机,需要完成的多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特殊任务,因此,公司把安防、电力、林业等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定为目标客户,目前已与新疆怡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十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张文博也有很多设想:“产品方面,我们未来可能会涉及无人机多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无人机调度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技术方面的话,可能会根据各类行业任务,配置各种传感器组合方案,并开发与之匹配的机载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等。”

“让行业无人机更易飞”,这或许不仅是易飞无人机的优势,更是张文博团队在无人机领域的奋斗目标。

27。Poputar智能吉他

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北京理工大学选送的“Poputar智能吉他”项目荣获全国金奖并进入总决赛10强。这款智能吉他,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玩着游戏就能学会吉他弹奏。

Poputar智能吉他采用“智能硬件+App”的方式,通过科技的手段和游戏化的理念重新定义音乐的学习方式,让学吉他变成一个“音乐的游戏化自学习”过程。随时随地,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开始演奏。

Poputar智能吉他问世以来,已经荣获了iF设计、红点设计以及GoodDesign设计奖,2017年8月19日更是问鼎了IDEA的设计金奖。这也是中国乐器公司首次登顶世界级的工业设计大赛,标志着Poputar的在产品设计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Poputar智能吉他的黑色哑光外形,配上琴身的原木肌理,将传统吉他琴身做薄,琴头流露出刀锋感与镂空设计。琴颈指板有120颗晶莹透亮的LED灯,连接琴体里的智能模块。琴身工业设计感十足。

学习乐器是痛苦而长久的过程,Poputar智能吉他的理念则是让音乐零基础的初学者能够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大家抱起吉他,可即刻进入弹奏状态。

打开App,通过蓝牙连接吉他,LED灯指示左手位置,哪里亮了点哪里,App指示的右手演奏方法,通过LED灯进行提醒。用户与吉他进行可视化的互动,学习吉他就变得有趣而简单。

这种设定使得Poputar将自学过程转变为“节奏大师”和“吉他英雄”般的游戏体验,帮助初学者能够在游戏中轻松快速地掌握吉他的弹奏技巧。人们再也不会因为左手按弦难产生挫败感,也不会因枯燥学习过程中的迷茫感而停止对音乐的学习。一切内容围绕和弦走向,在每周更新的弹唱曲库中弹会最新最热的流行歌曲,与音乐合拍,就是这么简单。

视感科技创始人张博涵,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上榜者,在海外留学时看到了智能乐器领域的潜力,便毅然决定归国创业,在机场用7h说服了另一位创始人骆石川,一起开始了“视感科技之旅”。

张博涵在一次校友会中分享了自己对于大学的独特看法。

第一,大学要注意三大东西:大师、大城市、大世界。跟大师学知识学本领,在大城市利用好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胸怀大世界,只有本领比别人强了,眼光跟别人不一样了,才有可能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大学要学到三个词:魅力、有趣、独特标签。魅力,是为了能更好地找到合作伙伴,找到商业契机;有趣,是要丰富精神,让灵魂变得有趣;独特标签,是要向别人更快地介绍自己。在推销产品之前,将自己包装好并推销出去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成长还中要学会四句话。

“专业的精髓是视角维度。”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许多你想学到的东西,但是找不到的是视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路径才算是学到了精髓。

“问题的解法永远不在问题里。”他以马车被汽车取代、胶卷相机被数码相机取代、手动挡汽车被自动挡汽车取代为例,告诉大家,解决问题只需要换一个角度。

“辗转、往复、破立后才有力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会面对许多质疑,在质疑之下,坚持自己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便是我们的能量场。

“在认知摩擦中定义清楚自己。”要敢于在没有得到世界的任何支援和反馈之前与自己较劲,较劲的过程恰恰能让你清楚什么东西真正适合你,这便是一个定义自己的过程。

28。高性能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让机器用“芯”感知

“我们的芯片是一个系列,叫作CMOS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别看它小,它的‘小宇宙’可是很厉害的。”放在项目负责人马瑞手掌心的芯片,看起来还不及小拇指指甲盖的一半。“这是我们的8线芯片,主打高精度,针对的主要是要求准确探测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2013级博士、师资博士后马瑞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高性能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让机器用‘芯’感知”,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全国总决赛金奖。

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家用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无人控制的智能设备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们靠什么识别、躲避障碍物?

其实,这些机器人也有类似于人类眼睛的“感官”——雷达系统。雷达作为机器人的眼睛,能够帮助机器人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进行障碍物定位、距离探测,并且能够引导机器人自主行进、主动避障等,被视作机器人实现高级智能行为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尤其是激光雷达,具有解析度高、抗有源干扰能力强、探测可靠度高、不受光线影响、测速范围大等优点,成为无人控制设备的不二之选。激光雷达还可实时探测出周围环境的三维图像,即使夜间也可以使用,真正“借”了一双“慧眼”给这些无人控制设备。而这双“慧眼”的“瞳仁”就是激光雷达芯片。

这些痛点被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国家级集成电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团队一一解决。他们研发的高性能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是将核心电路的500多个分立元器件集成为一块芯片,能够快速获取百米范围内的不同目标,从底层硬件提高激光脉冲飞行时间的探测精度,创新性地引入高精度ADC(数字转换器),同时获取距离和强度信息,使图像更细腻。同时,它还可以做到亚纳秒级不可见光探测,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探测安全性。也就是说,它可以让机器人视野更宽,看得更远更清晰。

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芯片,可以使整机体积至少缩小一半,功耗降低50%以上、核心电学器件成本降至原先的1%,并且无须经过电学调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