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不嫁江山——从罪女官伎到一代教宗 > 薛向这人(第1页)

薛向这人(第1页)

沈兰亭所料不差,薛向确实是一宿没睡。前半夜是因为想到五万两银子的亏空,辗转反侧。后半夜是因为吵醒了夫人,被打了一顿。

没错,五旬老汉兼九品小官的薛向确实惧内,用现代话说,就是妻管严。所以此刻,出现在沈兰亭面前的薛大人,不仅有乌黑的眼圈、稀松的眼袋,还有脸上新鲜出炉的指印。

指印是早膳的时候,被夫人厉氏打的。厉氏早上醒来后,想起昨晚又打了薛向一顿,内心有些愧疚。于是为了表示关心,厉氏就顺嘴问了一句,老头今天要干吗去。薛向听到,夫人破天荒的关心自己,骨头都酥了,便坦白说要去群芳园。也因为此,薛向又足足耽搁了半个时辰。

对于薛向的状态,沈兰亭是视若无睹的。对于一个有专业素养的商战精英,装聋扮哑演瞎子,这都是基本技能,实在是不值一提。这态度也确实让薛向很快就忘却了尴尬,将话题快速指向了重点——亏空要如何填补。

“沈小姐,莫要再消遣老夫了,还是说说这亏空的事情吧。”两人其实已经寒暄了片刻,可沈兰亭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问问薛向的喜好追求,一会儿又打听教坊司的主要职责,把老头都给急坏了。

“薛大人这是哪里的话?兰亭却是听不懂了。”,沈兰亭装傻道。

“沈小姐,昨天姜侍郎当众言讲,这群芳园之后就不再对外营业了。今天一早,这文告都已经盖印送到了。”薛向气冲冲的将一纸公文,拍在了案桌之上。

沈兰亭接过来看了看,却是是昨天说的内容。不仅盖了礼部公章,甚至还加盖了尚书大印,也不知姜兴是怎么办到的。

“薛大人这话,兰亭就更惶恐了。兰亭不过区区一介罪臣之女,何德何能敢对这公文说三道四。况且,这文告写得清清楚楚,且落了礼部公章和尚书大印。薛大人如有质疑,不如去礼部正堂问问尚书大人?”

薛向想要口吐芬芳,奈何他不敢。他要是有胆去礼部正堂,何至于在这里多费唇舌。可若是真的被免了这五万两银子的进账,别人自是不敢去找姜兴,可他薛向无疑就成了发泄怒火的标靶。于是,只得陪着笑脸解释,

“沈小姐有所不知,咱这教坊司虽说是礼部下属。但这群芳园的实际管理却是在太常寺,而进项则是要经钟鼓司,再转内库承运最后缴纳到宫里去的。”

这也怪不得沈兰亭,对于现代人来说,知道太常寺就已经不多了,就更别说什么钟鼓司了。薛向好一阵介绍之后,沈兰亭才算是大致对这个情况有了个初步了解,好在对她心中的盘算影响不大,说不定还会有不小的助益。

太常寺是三寺九卿之一,其历史悠久远超赫赫有名的大理寺。《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祀就是祭祀,而从秦朝开始,太常寺便负责起了操办祭祀的重任。而古代人又认为,乐曲是人类与上天沟通的语言,所以太常寺也同时负责音乐的相关事务。

钟鼓司,是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属于太监机构。主要是负责宫廷内部的歌舞演出。说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但在古代,编钟既是乐器,也是礼器。未经皇家特许,私自铸造、演奏编钟,基本就是死罪起步。所以这个只能是由内宫掌握。

教坊司也并不是管理妓院的衙门。教坊司实际上是为了区隔太常寺的正统音乐,专门管理民间音乐的衙门机构。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太常寺玩的是美声唱法,教坊司玩的是通俗流行加民族;太常寺听的是歌剧交响乐,教坊司听的是相声和演唱会。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个机构在音乐领域管理上有着高度的重合,这也就造成了群芳园实际上的多头管理。教坊司管日常运营,太常寺管技术指导,钟鼓司只要钱。

总之,薛向说了这么多,意思很明确。姜兴再厉害,礼部再强势,挡得住太常寺不干涉,但也绝对挡不住宫里要钱的手。这每年五万两的进项,无论如何也是要出的。

其实沈兰亭早知这笔钱肯定是要出的,只不过想要达成自己心中的构想,必须让薛向按着自己的思路走才行。

“薛大人,不着急。我曾听闻,大人有心编撰一部乐典。”

沈兰亭转移了话题。要是别的还好,但是乐典之事确实是薛向的心病。薛向一生爱乐如痴,倘若不是为了乐典,他何至于在这区区教坊司里蹉跎半生。

就连公认喜武厌文的当今陛下,都曾多次出口称赞,“薛向此人,音律造诣极深”,只要他开口,不说四品的太常寺少卿,正六品的太常寺寺丞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可他就是不愿意去,对于宫廷礼乐,他早已厌倦,他更想收集整理天下乐谱古籍,汇编成册。奈何,心中虽有鲲鹏之志,现实却与燕雀为伍,面对沈兰亭的问询,薛向万千言语也只能化作一声长叹,不足与人道哉。

听到薛向的叹息,沈兰亭知道自己猜对了八九分,也就不再兜圈子,“薛老,若是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呢?”

薛向看看沈兰亭,眼睛一亮,随即又低下了头,微微摇了摇,“你?你能助得了什么?”眼前女子虽说有些聪慧,但是乐典乃是何等大事,堪称国之重器。想要编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皆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这里面的复杂程度,岂是一个小小女子可知。

“薛大人莫要小觑,关于此事之难处,我且猜上一猜。”沈兰亭知道没那么容易说服薛向,早就有了思路。

“乐典乃国之重器,历代想为而难以为之。我想难处有三。其一,人才难得,精通音律之人本就稀少,掌握乐理之人则更是少之又少,且大多在太常寺,重国乐而轻民乐,未必愿意共襄此事。”

“其二,资料难得。既是民乐,自然藏于民间。即便是偶有流出,也难入京师,即便传入也多半以讹传讹,失其原韵。可若是派人去地方搜寻,恐怕也是无果。”

“其三,资助难得。大凡经典,想要成书,无一不是耗费数十年的光阴打磨,且大多以失败告终。故而无人愿意投入,且乐典又不同于经义,常人不知其价值所在,相比薛大人这些年没少因此碰壁吧。”

沈兰亭一番话直抵薛向内心,字字见血。薛向想起自己半生经历,不禁老泪纵横。若不是因为此事,自己又沦落潦倒至此,又怎会对夫人愧疚于心。此事藏在心中久矣,早成块垒郁塞于胸,原本以为将会成为毕生遗憾带入棺椁。不曾想,今日却被这小姑娘一语道破。

沈兰亭也不做安慰,而是继续自言自语,

“可我若是说,兰亭有一法,一举三得,恰可解此困局。薛大人想来也是不信的吧。”

热门小说推荐

惊悚乐园
三天两觉惊悚乐园
...
暗夜
轩胖儿暗夜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