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有益的语言和动机,在你不得方法的唠叨中,对别人是一种残酷的折磨,结果,只会使得别人远离你。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依琴妮·蒂芭女伯爵,双双坠入情网,并且,很快结了婚。
他的大臣们纷纷指出蒂芭仅是西班牙一个没落世家的女儿,可是拿破仑却回答道:“那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她的秀雅,她的美丽,她的青春,她的魅力,蒂芭的一切已经使拿破仑喜不自胜,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他在宝座上,兴奋地向全国宣布说:“我已挑选了一位我所钟爱的女子。”
拿破仑皇帝和他的新婚夫人具有美满婚姻所必备的一切条件,健康、声望、财富、权力、美丽、爱情,神圣的结合之火从来没有像他们这样炽烈又辉耀。
可是,没有多久,这股炽烈、辉耀的火焰却渐渐冷却下来,终于只剩下一堆余烬。
拿破仑可以使蒂芭小姐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后,但是,他爱情的力量,国王的权威,却无法制止她每日的喋喋不休。
她常会去找她的姐姐,抱怨她的丈夫……诉苦、哭泣、唠叨不休。她常闯进他的书房,暴跳如雷、恶言谩骂……身为法国元首的拿破仑在拥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却找不到一间小屋让他能够安静地居住。
最后,蒂芭小姐的吵闹得到了什么?
被烦厌苦恼折磨下的拿破仑,在那以后,常于夜间从宫殿的一扇小门潜出。他用一顶软帽遮住脸部,由一个亲信侍从陪着,去与能够善解人意的另一位美丽女人幽会,或者在巴黎城内漫游。
爱情不能在长久的喋喋不休的吵闹中存在。
这个世界上,男人喋喋不休占少数,大部分是女人们在喋喋不休。
为什么?
当一个美满的家庭度过了一段时光以后,可能是7年或者是10年,这时男子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社会阅历丰富,成熟男人的魅力似乎达到了峰值。女人却相反,她们的青春已经流失一多半,她们那种无奈的失落感是男人无法理解的。
最重要的抚育孩子的工作由母亲担负,家中大小事务多数也由妻子操劳,而这些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无形的或者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这些无形的价值并不被所有人认可或意识到,甚至包括女人自己,而这些无形的价值不低于在外面工作所创造出的价值。此时她开始为这不平衡而又无法表述清楚的东西喋喋
不休。
她开始叹息已逝的青春,嫉妒与丈夫来往的女人,不断怀疑丈夫已经不再爱自己,用恶言试探他是否变了心,她开始不停地挑丈夫的错误,她在试图把失落的情绪转嫁给她最近的人。她希望能够得到安慰。
这时,母亲的不良情绪开始波及到孩子,她不断地要求孩子去学习,一遍一遍地催促孩子离开电视机。
看到孩子的同学打电话来,她反复地追问为什么电话过于频繁,怀疑孩子早恋了。当孩子买了本无关学习的书,她会没完没了地讲前途的重要性。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时,她担心得要命,怕孩子误入歧途,每天要监视孩子的生活。
孩子于是拿着书躲进自己的屋里,不听母亲喋喋不休的唠叨,也没有按她唠叨的要求去学习。现在他可以躲进一间小屋,将来他可以逃离这个家庭!
要知道——不愉快的情绪会引起情绪逃避。
人们总是喜欢快乐,没有人会喜欢痛苦、悲伤。人们喜欢听到喜鹊叫,因为喜鹊叫预示喜事到来,会给人一个愉快的心情,一看到报丧的乌鸦,人们总是避之唯恐不及。那些开朗活泼、给人带来快乐的人总是被人们喜爱。
像《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活蹦乱跳、开朗活泼,被乾隆皇帝称为自己的开心果。那些老是诉苦、老是抱怨,老是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的人,人们不会乐意与他们打交道。像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整天这也抱怨,那也阻止,看到他就令人头痛。像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孩子被狼吃了,天天跟别人诉说她的悲惨遭遇,开始人们还同情地听,到最后,人们一看到她就远远走开了。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冷漠,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我们自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有人一天到晚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抱怨诉苦,你自己也会感到非常不愉快。
生活中,人们的压力本来就大,事情本来就多,没有人喜欢再来用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干扰自己的生活,弄糟自己的心情。碰到这些愁眉苦脸、愤世嫉俗的人,人们自然会逃避。
交际中,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别人,这是值得每个人铭记的原则。
有毛病的话,纠正后说
在日常交谈中,人们常会犯些小毛病,有些人认为这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不去重视,而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在时刻影响着自己说话的形象,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至引起别人的反感。
有毛病的话需要小心防范和设法加以纠正,首先是说话方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咬字不清。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应该一个字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话有杂音。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如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快之感,好像给原本的精彩语言,蒙上一层灰色的纱。
用字笼统。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代替许多字。如有人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的好法。是这房子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或是材料很结实?是这人很老实,还是很慷慨?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就容易使人听了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了。
过于夸张。有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种做法是极端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会使你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