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寓言,老鹰苦口婆心地教小鹰飞行的技巧。可一遍又一遍的解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小鹰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是先扑左翅呢,还是右翅?平衡到底怎样做到?”老鹰顿了顿,说:“先行动起来吧!”
刚踏入社会的人一定会经常说:“这样贸然行事,无法达到最好。”其实,人根本无法达到最好,但通过实际行动就可以做到更好。只有行动,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累弥补不足的经验,也只有行动才能使人进步。因此,最踏实的做法就是大胆向前,想做什么就去做,既而去实现自己所向往的目标,完善自我或完善生活的目标。只要向着你的目标大胆地行动起来,生活就会走上正轨并使自己创造奇迹。
当然,在行动中去学习,“付学费”也就不可避免了。就像学走路,你总不能怕摔跤而不去学习走路。为此,每个成功人士都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其实,尝试、错误,尝试、错误……再尝试直至成功,这正是学习和进步的唯一途径。
行动起来,就有了希望。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在行动中尝试,改变,再尝试……才会达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比我们行动得更早、犯的错误更多、遭受的失败更多。“没有行动的地方,就绝对没有成功。”停止行动之日,便是完全失败之时。
赶快行动起来吧!行动起来,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人生的成功便由此而筑就。
游戏山水,放逐自己
不在城市中挣扎,就无法体验达尔文进化论的真实与残酷;不在山水中放逐,就无法体味陶氏采菊东篱的怡然与自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多元化吧,任何一种尝试都是上天最真实的馈赠。
许多时候,我们被名缰利锁困扰着,虚无、瑕疵、欲望,无处不在地蚕食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得我们失去了许多本真的、美好的东西。而我们游山玩水时,能在山水中寻找释然与超脱,在山水中放逐自己,在山水中保鲜内心深处属于本真的那份情愫。
远离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抽时间与自然进行交流,下决心独自一人在山上、海边或宁静的湖畔待上一整天,远离现代文明和舒适的度假地、宾馆和餐馆。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待在那儿,感觉这个地方是自己的栖息地和家。坐下来,或悠闲地散步,全身心地接受你所看、所嗅、所感和所听到的东西。你会意识到你正在开始体验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宇宙的宁静、智慧和秩序。看看天空,想一想你可能看不到却知道它们存在的星星和所有其他星球。像它们一样,你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有自己的位置。你开始有一种将此处当作家的归属感。此时,要有耐心。你的内心可能会发出微弱的声音,抱怨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是幼稚、愚蠢的。也可能会说你目前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这样什么也不做。但是仍要好好四处游逛,观察自然,好像你不知道自然是怎么回事似的。不管你内心发出什么声音,要迫使自己完成这个经历。如果你发现这是令人不快的,就坦然承认。你很可能会从中学习很多东西。
有时也不需要专门花钱精心策划整个旅程。找个周六周日的时间,骑着车子,与妻子儿女或几个好友一块到外面去玩。沿路有花,有草,那该有多美!一路上,可以唱歌,说说笑话,打打闹闹,将不愉快的事情和压力完全抛在脑后。相信你一定会得到无与伦比的乐趣。
忙碌之中,释放自己
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学会忙里偷闲,有时休息比工作更有效。
现代人兴忙,满世界就听到一个“忙”字。大人们忙赚钱,小孩儿也同样身不得闲,就连离退休的爷爷奶奶辈也忙于发挥余热,或养生保健,或吟诗作画。总之,是祖国上下一片忙。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忙是自然要忙的。然而,这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不仅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不仅需要忙碌,也需要休闲。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忙,如果人生没有休闲,就像一幅国画中挤满了山水而不留一点空隙,会因此缺乏美感。人生没有休闲,就不能领悟、体味、享受人生。所以要学会偷闲。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盲目地去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人生就像登山,但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着重在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希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休闲与工作并不矛盾。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的,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想干啥就干啥。
不过,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岔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等。适时的忙里偷闲,可以让人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出来,为了更好地工作而积蓄精力。
真心真意,热爱自己
热爱自己是人生的起点。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精心经营自己,储藏自己的精力,关爱自己的健康,呵护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事何物都能淡定从容。
热爱自己,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全,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豁达,让我们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随着年龄的渐长,你会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在自信、自强之前,先要自爱。在爱别人之前应先学会爱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学会尊重感情!
热爱自己,有太多的理由,也有太多的方式,可惜没有一个课本列出详细的课程来教人如何爱自己。每当看到那些因爱而伤痕累累的故事时,就会产生一种痛惜的心情。人应该学好这样一课:在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学会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让自己活得精彩,不成为别人生活的附庸。
“我很不快乐。”一位年轻人的声音。“为什么呢?”“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总做得不够好。”“你能说说是哪些事吗?”“比如这星期有门课的论文我写了,但担心自己写得不好。老师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答辩,我非常紧张,觉得自己答得一团糟,但班上的同学却觉得我回答得还挺不错,虽然这样,但我仍觉得很沮丧。”
生活中,跟这个人一样,因对自己不满而陷入痛苦的现象太常见了。每每这时,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懂得爱自己吗?
我们仔细想想,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会真正懂得去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吗?
回顾一下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从我们儿时起,家庭、学校的教育要求我们学会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我们逐渐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学会爱这个世界,甚至包括面对敌人时,也应该努力用宽厚的爱去感化那冷漠仇恨的心。但我们却唯独遗漏了那个最重要的角色——我们自己。
假如,在人生的早期没有人教我们这一课,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及时为自己补上这一课:学会爱我们自己。
英国作家毛姆说,自尊、自爱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痛苦与磨难是生命必经的历程,你只能靠你自己;最孤独的时候不会有谁来陪伴你,最伤心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呵护你,只有你自己;经历着一些必经的经历,只有靠自己;跨越一些生命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和障碍,也只有靠你自己。
只有首先学会热爱自己,你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学会热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让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剪叶、浇水施肥,使自己不致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
学会热爱自己,是让我们在寂寞难耐、孤独无助、困苦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凄风苦雨的长巷的时候,在没有人与我们共同承担人生磨难的时候,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送一朵娇艳的花,自己给自己一颗柔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