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6章
“那最妙的地方是?”
“郎君请看此物,我们称之为马桶。”
伙计指着一个白瓷器具,自信地介绍道,“有了它,便再无风雨寒夜出恭之虞。您看。。。。。。”
他轻轻按下一个开关,“只需一按,活水便会奔涌而出,将污物冲刷得一干二净,不留半点痕迹与气味。”
伙计见他面露惊奇,又补充道:“当然,为了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我们的客房也分等级。”
“寻常客房的盥洗室,沐浴用的是备好的热水木桶。而更高级的套房,不仅窗户用的是琉璃,盥洗室内还有能直接洒下热水的花洒。毕竟价格不同,享受自然有别。”
梁之琛看着眼前的一切,由衷赞叹:“这盥洗室的设计,当真是巧夺天工,闻所未闻。”
“这还不算完。”伙计的自信几乎满溢出来,“我们客栈的被褥皆是新棉所制,厚实保暖,足以抵御严冬。若郎君懒于出门,我们可提供送餐入房、代洗衣物、洒扫除尘等诸般服务。一句话,在汉庭,但凡客人有需求,我们便有应对之法。”
这种无微不至的便利,彻底打动了梁之琛。
他不再犹豫,当即拍板:“好!就住这里了,先给我开半年的长住房。”
棉花,无疑是近来坊间最引人瞩目的话题。
郭云鹏,这位刚学成出师便被味之精重金聘请的新锐说书先生,便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风口。
他近期的所有评书段子,几乎都离不开棉花这个核心。
无论是河东道如火如荼的棉花种植景象,还是新奇的棉花蜜、棉籽油,都成了他口中绝佳的素材。
至于棉布、纱布乃至蚊帐的妙用,他更是能发挥想象,信手拈来编排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郭云鹏的原则很简单,观众想听什么,他就讲什么,至于故事的真实性,那并非他首要考虑的。
当然,郭云鹏之所以舍弃《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早已深入人心的经典,反而选择棉花、甘蔗这些看似冷门的农作物大做文章,背后自有深意。
为了不动声色地推广这些经济作物,李想可谓费尽了心思。
味之精、德香楼这些酒肆茶楼的说书人之所以如此卖力,除了迎合听众的好奇心,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接到了明确的指令,要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舆论引导。
“郭先生,你把这棉布吹得天花乱坠,可我怎么就没觉得它有多好?论保暖,它及不上熊皮大氅;论舒爽,它也比不过绫罗绸缎啊。”
郭云鹏刚讲完一段略显平淡的“棉布的划时代意义”,台下便有好事者高声发难。
“这位客官所言极是,棉布在保暖上确实逊于熊皮,凉快方面也的确不及丝绸,可它胜在价廉啊。”
郭云鹏对味之精与燕王府的渊源,以及燕王府与棉花推广的密切关系,心中一清二楚。
他很明白自己的立场该站在哪一边。这位说书人的行事风格与郭得刚迥异,在他看来,博得燕王府的欢心,远比个人的虚名重要。
只要能让燕王府满意,名气自然会随之而来。
“要说价廉,它现在也比麻布贵吧。”
“眼下是如此,但不出几年,这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几年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味之精的大堂里,郭云鹏与几个挑刺的客人唇枪舌剑,毫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