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妾术 > 第142章(第2页)

第142章(第2页)

入了七月,朝中?终于有官员按捺不住,或是出于投机,或是真心被坊间声望影响,开始上奏折,以“国?本宜早定”为由,建议立年长?且“贤名卓著”的河间王为皇太子。

这?样的奏折,在气氛凝重的大朝会上被接连提了两?三次。

端坐龙椅的皇帝每次都?是静静听着,既未明确表示赞同,也未出声斥责,只是那深邃的目光在提议的臣子和面色平静的周绍、以及难掩眼底一丝期待的河间王之间缓缓扫过?,让人猜不透圣心究竟如?何。

河间王一党见皇帝并未反对,自觉摸到了风向,士气大振,准备发动更多官员上书,造成众望所归的态势,逼迫皇帝早日下旨。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桩突如?其来的边关急报,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打乱了所有的布局。

北方的郸义族,一个向来官方依附大晋、却时常有小动作的边陲部落,竟胆大包天,杀害了朝廷派去的使臣!

消息传开,举国?哗然。

尤其是天子脚下的京城百姓,群情激愤。

大晋立国?百年,威加海内,更何况当今陛下骁勇善战,四海之内无有不服,何时受过?这?等蛮夷小族的折辱?

市井之间,充满了对郸义族的唾骂之声,要求朝廷出兵严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而龙椅上的皇帝,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亦是勃然大怒。

他力排众议,甚至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决定御驾亲征,誓要踏平郸义,以血还血,维护大晋天威。

临行前?,他下旨,由河间王与成郡王共同监国?,处理日常政务,遇有大事则需二人协商,或百里加急报送军前?。

两?人一同监国?,既是互相?帮扶,更是互相?掣肘。

河间王接到旨意时,心中?先是狂喜,仿佛看到了执掌权柄的希望,但随即又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

皇帝选择在这?个节点离京亲征,是否太过?巧合?

但他很快被眼前?巨大的权力诱惑所淹没,将那点不安抛诸脑后。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这?次监国?的机会,好好表现?,做出几件漂亮的政绩,彻底将周绍比下去,让皇帝和满朝文武都?看到,谁才?是最适合的储君人选。

……

九月,秋高气爽,皇帝御驾亲征的大军凯旋。

郸义族已被彻底灭国?,皇师不但带回了胜利的荣耀,还俘虏了十数位郸义族王室女子。

皇帝将这?些女子作为战利品,以奴隶的身?份,赏赐给?了此次出征的有功之臣以及京中?的一些重臣,以此彰显上国?威严不容挑衅。

河间王及其党羽抓住皇帝大胜后心情必然愉悦的时机,再次于朝堂之上,大肆鼓吹河间王在监国?期间的“勤勉”与“功绩”,并将此前?“贤王”的舆论再次推到前?台,重提立太子之事,言辞恳切,仿佛河间王已是众望所归。

然而,这?一次,龙椅上的皇帝没有再保持沉默。

他听着底下臣子们对河间王的溢美?之词,脸上非但没有笑容,反而渐渐笼罩上一层寒霜。当为首的官员再次提及“河间王贤德,宜正?位东宫”时,皇帝猛地一拍御座扶手,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嫌恶与轻蔑:

“郸义之子,骨血低贱,岂可为君?”

此言一出,顿如?惊雷狠狠劈在了河间王的头?顶。他浑身?剧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几乎站立不稳。

是了,他的母亲胡氏,虽是北地将官嫡女,却因其生母的郸义血统,在宗室中?始终被视为身?份有瑕。

老王爷在世时,因对他寄予厚望,极力淡化这?一点,最终也将王位传给?了他。

他以为自己早已摆脱了这?层阴影,却没想到,在皇帝心中?,这?始终是一根刺。如?今郸义族被灭,其族皇室女子都?沦为奴隶,他这?身?负郸义血脉的“贤王”,在皇帝眼中?,与那些奴隶何异?

巨大的羞辱和绝望瞬间淹没了河间王。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到散朝,如?何失魂落魄地走出宫门的。回到王府,他便一口鲜血喷出,昏厥过?去。

府中?顿时乱作一团,女眷们哭喊声一片,匆忙请来的大夫——甚至不是惯常用的太医署的御医诊断后,只说是急火攻心,忧思过?重。

待河间王悠悠转醒,躺在榻上,望着帐顶繁复的花纹,眼中?只剩下一片死灰般的冰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