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端坐殿中的,赫然是正是一个耳大鼻隆、额高眉阔的苍髯老者。
他身着青色鹤氅,身后背着一个黄澄澄的大葫芦,而头顶更是有两朵中央大道庆云缓缓盘旋,呈光霞弥漫状,巍峨莹彻,须臾变灭,莫可名状也!
道录殿上任正殿殿主,蓬阳大真君,陶伯山??
而观这位自头顶现出的两朵庆云,分明庄严高固,形神俱妙。
这也正是揭示,陶伯山不仅是渡过了纯阳三灾中的火灾,且已渡劫成功了不知了几多年岁,道果极纯至厚,可谓纯阳境界的老手!
当年在初入宵明大泽时候,因下院十大弟子之首的身份,陈珩可在“二十五正法”中任选一门用以修行。
而那时在道录殿传他玄中经?的,便是面前这位阳大真君陶伯山。
彼时陈珩也并不知陶伯山身份,直至后来随着他在门中势位上升,才总算知晓当初那传经老者的真正厉害。
纯阳境界的正统修为,纵放在都这等阳世大天内,也绝然称得上是一方大人物了。
更何况陶伯山还曾是九殿中一方正殿殿主,而他之所以逊位,也是因摄事之期过长,如今总算觅得了一线灵感,正欲苦心潜修,来准备应对那纯阳境界中最为酷烈的那道雷劫!
而在陈珩念头转动时,陶伯山正是在凝神打量陈珩。
这位视线先在那双璀璨金瞳停了一停,最后又落去陈珩身上那股幽玄难言,仿佛焕似天曜,又寂若太无的气机上,只暗暗点一点头。
万品渊宗,纲维无穷????
大哉乾元!
可想而知,这尊至等法相再次出世的讯息一经传出,必是要惹得东弥震动,恐怕就连偌大九州都会为之侧目!
“通?祖师当真是收了个好徒儿。。。。。。如此气数,当真是叫人称慕。”
在心下道了一声后,陶伯山也不多耽搁,微一伸手,示意陈珩入座,笑言道:
“当年自道录殿一别后,陈真人道行精进之快,倒还真是叫老朽咂舌,今朝法相成就,着实可喜可贺。
而元神证得,自然也是道障不存,如今通祖师正在天外尚未回返,受祖师之命,老朽便厚颜来为陈真人解惑则个。
“老师之命吗?"
陈珩暗道一声,自然也是口称不敢,行礼谢过。
陈珩心中知晓,自他金丹成就,去往了羲平地积功后不久,通?也是携着周济和老猿去往了外宇,至今还尚未回返,连陈珩以符牌传讯过去,对面都未有什么回应。
不过在此事上面,威灵态度倒是平静,似这不过是一桩寻常之事,派中亦未随之发生什么风波,陈珩也只得将此事暂且按住。
而待得陈珩落座后,陶伯山也不多客套,开篇便是进入正题。
随他起指一点,陈珩便觉双耳微微一震,但也某物在逐渐生起。
但在眼前乍现的灵光又渐次消去了后,他脑中也是莫名多出了一道繁复讯息,密密层层。
“前古诸圣,先后天大道吗?”
陈珩只略略运神入内一察,眸中便不自觉多出了一股异色。
。。。。。。
所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在此世曾有言语,自诸圣开天创世之后,玄、元、始三气依次造化为诸世界相,随清浊已判,上天下地,开暗显明,光格四维。
诸圣便也亲自下降为师,游履十方,广宣法缘,向混沌宇宙最初的无鞅生灵教示以修行长生之道,意在调习阴阳,正定八卦,要传乎万世,度诸有情众生出离蒙昧,超脱无量死生之苦海!
而那出于前古诸圣之口,最早示现于这方天宇宙的修行大道,赫然,便是陈珩和八派六宗等诸多仙道修士如今参习的正统仙道!
正统仙道??
这类修行法之所以被称作众天宇宙的至贵法统。
除了是因其灵肉并重,几无短板外,也因它更是前古诸圣亲自示下,天然便意义不同!
自正统仙道现世之后,才有佛道,神道、武道、人道、鬼道甚至是天人外道、旁门左道等等应运而出,共耀于世间。
而在正统仙道的修行之中,在合道更上一步者,便被尊为是仙人。
不过这层大境界,在道书之中,也又被唤作是“大冶”。
大冶之上,便为“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