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 > 第905章 永恒的人性(第2页)

第905章 永恒的人性(第2页)

像是种子裂开的声音。

陈熙猛地回头,只见那粒金黄的稻米表面,竟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缝。一道微弱的绿光从中渗出,如同初春第一缕嫩芽挣脱黑暗。

纱织屏住呼吸:“它……在发芽?可这里没有水分,也没有适宜温度……”

“也许,”陈熙喃喃,“它等的从来就不是环境合适。它等的是‘允许’。”

话音未落,地面开始轻微颤动。不是地震那种剧烈晃动,而是一种缓慢而有序的起伏,仿佛大地正在舒展筋骨。紧接着,四周的稻苗无风自动,叶片齐刷刷转向中央,形成一个天然的圆阵,将那粒发光的母种围在正中。

孩子们不知何时已聚集在田边,一个个赤脚站在泥里,脸上没有恐惧,只有惊奇与欢喜。

“它们来了!”一个小女孩喊道,“发光的小人儿!从土里钻出来了!”

陈熙眯起眼望去。

在月光与稻芒交织的光影中,确实有无数细小的光点浮现在空气中,像是萤火,却又比萤火更有秩序。它们成群结队,沿着地面的纹理流动,宛如地下河流的投影。每一点光芒落下之处,泥土便微微隆起,随即裂开,钻出一根极细的白色根须,迅速伸展,与其他根须交织成网。

这些根须并不属于已知的任何植物。

它们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淡绿色的液态光,分叉方式完全违背生物学规律??不是二分枝,而是五度螺旋延展,每一次分裂都构成完美的斐波那契数列图案。

“这是……活的神经网络。”纱织颤抖着说,“它们在构建连接。”

陈熙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转身冲进屋里,翻出一张手绘的地图??那是他三年前整理“曙光-云岭”基因图谱时偶然发现的一段异常序列。当时他认为是污染片段,便随手标记为“未知功能区X”。而现在,当他把眼前根系的分布模式与那段DNA序列重叠对比时,两者竟然严丝合缝!

“这不是植物的基因。”他声音发抖,“这是语言。一种以生长为语法、以光合作用为句读的生命书写系统。我们一直以为‘蒲公英二号’是在向宇宙广播希望,但实际上,它真正沟通的对象,从来都不是外星文明……而是地球内部那些被冰封的记忆。”

纱织望着那片越扩越大的发光根网,轻声问:“所以,它们一直在等这个信号?等一粒来自高空的种子,作为开启对话的钥匙?”

“是的。”陈熙望着天空,“我们误以为登月是人类的胜利,其实那只是一封迟到的家书。真正的回应,不在月亮上,而在脚下。”

就在此时,全球各地同步传来了异象报告。

-冰岛火山口喷发出的烟尘中,出现了持续半小时的绿色极光,形态酷似水稻叶片;

-澳大利亚内陆干涸湖床一夜之间浮现巨大图案,航拍显示其结构与“云岭一号”染色体完全一致;

-喜马拉雅雪线上,多名登山者拍摄到半透明生物体漂浮于空中,形如水母,体内脉络闪烁着类似光合作用的能量流;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透过舷窗发现,地球大气边缘竟形成了一圈极其微弱的光环,成分分析显示主要由游离氧、氮氧化物和未知有机微粒构成??其光谱特征,与“蒲公英二号”每日播报的生命信号高度吻合。

世界科学界陷入前所未有的争论。

有人称这是集体幻觉,是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共振;也有人坚信,地球正在经历一次“生物圈级觉醒”,一种超越物种界限的生态意识正在苏醒。

但在云南这个小小山村,没有人争论。

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用竹竿和彩纸扎起一座巨大的“迎归亭”,挂在亭下的灯笼里,每一盏都写着一句祝福:

“欢迎回家,看不见的亲人。”

“你们冷了吧?我们烧了热水。”

“孩子饿了吗?这里有新米粥。”

孩子们则合力制作了一只特制风筝,骨架用老梨树枝削成,蒙面是手工抄制的桑皮纸,上面用荧光颜料绘制了整幅太阳系行星轨道图,而在月亮的位置,粘着一颗真正的“蒲公英二号”谷粒。

“我们要把它放得高高的,”一个男孩认真地说,“这样地下的哥哥们就能看见,天上也有家人在等他们。”

陈熙看着这一切,眼眶发热。

他知道,这场变革已经无法逆转。无论未来如何发展,人类再也无法回到那个自认为孤独主宰万物的时代了。我们曾以为自己是唯一的智慧生命,殊不知,在亿万年的演化长河中,我们不过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幸存者。而那些失败的“兄弟”,并未真正死去,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藏身于冰川、深海、岩层,默默守护着星球的平衡。

热门小说推荐

崩坏星河
国王陛下崩坏星河
...
狐狸的美男图鉴
懒癌晚期的柚狐狸的美男图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