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31章 悬羊击鼓(第1页)

第231章 悬羊击鼓(第1页)

却说徐盛、丁奉二将统军万余人追亡逐北,水陆并进,溯汉水北上四十余里。

一路上与曹休溃卒遭遇战、阻击战五六阵,斩俘四五千,缴获甲胄刀兵、粮秣财货无算。

追至汉津时,由于曹休及其殿后部曲率先渡到了汉水北岸,又凿船沉舟、焚烧码头阻止吴军追击。

导致徐盛、丁奉二将不得不在此停下了追杀的脚步。

一边等待后军渡至北岸。

一边稍作休整,进食饮水。

徐盛勒马江岸,一人一马被血水、汗水、泥水交凝覆盖,却不显狼狈,反而英气愈厉。

丁奉自东南策马而来,只见他兜鍪已失,甲胄已缺,散发披肩,手中大刀刀口卷刃,犹自滴落敌血。

二将聚首汉津码头,稍作交流。

丁奉乃是草根出身,先后在甘宁、陆逊、潘璋麾下为军侯、司马、校尉等小将。

前些时日潘璋自西城无功败返,孙权亲自安抚潘璋麾下将校,而后发现这名叫作丁奉的小校不论身形、样貌、还是谈吐皆殊于别将。

于是调来丁奉卷宗。

结果发现这丁奉每战常能奋勇当先,斩将夺旗,也常因身先士卒而屡屡被创,仿佛周泰。

孙权大异之。

在一场筵席中,当着一众文武将校之面大赞其功,再壮其行,赏赐美婢十余、金帛十万,又将丁奉从潘璋手里要来,亲自栽培,暂时让丁奉为徐盛偏将。

徐盛虽刚识丁奉不久,但经过月余的相处,知其颇有武勇韬略,此刻见他因杀敌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对他的认可又多了几分。

“先时闻至尊赞承渊勇冠三军,诸将窃谓过誉,不以为然,今日得以一睹承渊首冒锋刀、躬先士卒、摧锋陷阵,雄姿有若幼平公(周泰),才知诸将偏狭。

“倘我大吴将校,人人皆能如承渊般为国忘死,刀斧不避,则大吴王业之隆,岂非指日可待?!”

“君侯过誉。”丁奉沉声作答,不卑不亢。

徐盛与丁奉二将继而讨论了一番一路北来的战果、战损。

待南岸的将士大约半数渡到汉水北岸,稍事休整之后,徐盛便准备乘雷霆之威、破竹之势,不给曹军一丝喘息之机。

这些便是徐盛统军追亡逐北前,孙权嘱咐徐盛的原话了。

身居偏将下职的丁奉听到徐盛仍准备继续深追,先是环顾四周,神色有些犹豫,思索片刻,才对身前这位安东将军道:

“君侯,临发之际,大都督再三嘱咐末将:

“『至尊虽言良机不可失,敢言退者斩。』

“『然务必警惕曹魏设伏,诱我大吴轻进。』”

徐盛为之一异。

临出发前,大都督并没有只言片语吩咐与他,却是叮嘱了丁奉?

这是欲拉拢丁奉之意吗?

还是说,大都督知道这话对自己说,自己未必会听?

毕竟,自己是至尊的人?

自至尊劝学之后,他也看了不少《史纪》、《汉书》,对这些人心上的弯弯绕绕虽然并不关注,但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一些感悟。

丁奉并不打算藏着陆逊对他的叮咛嘱咐不说,以大吴败绩为自己搏一个“奉营特完”的虚名,直言道:

“君侯,此地千峰万壑,林深草郁,设伏之地也,倘鼓噪追击,轻军深入,末将恐堕魏人埋伏之中,君侯不可不审而慎之。”

徐盛手勒马缰,举目四顾。

确如丁奉所言,此地峰峦如聚,草木葱笼,论适合埋伏,比大吴先前伏击魏军的沧浪水、云梦泽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

“魏军俘虏有言,先前被咱们包围在绿林道的豫州刺史贾逵,因与曹休有怨,而被曹休安排殿后,未曾进入沧浪水、云梦泽之中。

“其人素知兵法,兼具文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