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韦恩在学院里上课时接触到的统计数据,仅在美利加联邦,如今就已经有超过一千五百家的银行,
按照地域大致匀一匀,平均每个州的银行数量大概在三十家上下。
而且这论的还是“多少家”,而不是“多少间”,
事实上银行的规模有大有小,成分相当地鱼龙混杂,
有些银行会在州内设置多处网点,在州外也有相应的办事和联络机构,有些银行就只是孤零零的一家独苗、形式更接近于周转“金钱”这种特殊商品的另类仓库。
里士满商业投资银行在本地算得上“老字号”,历史可以追溯联邦成立之后不久,早期其实是所谓的“民间借贷组织”,后来才成为了相对正式的商业银行,
把它放在整个联邦的“银行业界”里,应该会被归类为“中等规模”,但当成“公司”来看的话,它又称得上是个“大家伙”。
被韦恩偷偷叫过来做专题汇报以后,长期生活在本地的“软化”,对此就说明得很清楚:
“根据我们的调查,那位施瓦茨先生的财富,主要都集中在他名下的投资公司里。身家据称接近上百万美金,实际资产应该也至少超过三十万美金。而且他通过间接持有股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里士满商业投资银行的大股
东,能够影响的资金总额可能高达数百万美金。”
韦恩的第一反应是羡慕。
好多钱啊……………
他在穿越之前曾经看过一本很有名的讽刺小说,叫做《百万英镑》,尽管具体的年代稍有不同,也有故事演绎的成分在内,但也能让人大致看出百万数量级的金钱,在这个时代是怎样的一笔巨额财富了,
那本小说里的百万英镑,按照这个世界的汇率来换算,大概就是千万美金,甚至比银行家施瓦茨先生能间接影响的资金总额都更多,以普通人平均大概7美金的周薪来计算,不吃不喝都要攒两万多年。
但现实,往往会比讽刺小说里写的都更加夸张,
比如说要是按照报纸上对如今“世界巨富”们的财产评估,目前美利加联邦最顶级的富豪,身家就被认为已经超过两千万美金了,
相当于讽刺小说里的至少两个“百万英镑”。
而那位银行家施瓦茨先生的估算身家是“至少三十万美金”,听起来对普通人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
可要是按照南方每年出口棉花的贸易额来测算,拔尖的大庄园主们一年光是种植收入,或许就能达到十万美金,就算他们没有任何的其它收入、日常的开销也不低,但只要稍微耐心地多等待几年,少胡搞乱搞,正常增殖的财
富便可能直接追平一个银行家的全部身家??这还没算他们多年积攒下来的“历史存量”。
尽管“现金”和“身家”细究起来其实是两个区别很大的概念,“收入”和“纯利”也完全不是一码事,
不过当数额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它们之间的那些差距,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尤其韦恩如今已经稍微有了一点家底,再回看这些数字时的感受,就比之前更深刻,
侦探社一个办事处一年的安保委托收入也就6000美金,撞大运卖了面镜子也才到手三万美金,哪怕韦恩运气爆棚能搞到十面镜子,那也很难找到十个有钱又有购买欲望的冤大头。。。。。。而且这一摊子人吃马嚼,再扣去日常经营
的成本和分红,剩下能真正归韦恩的就更少了。
像“软化”在说完相关的数据之后,看起来就没啥感触,“几百万美金”是个天文数字,“几十万美金”其实也是个天文数字,反正都够不着,便没必要比大小。
韦恩稍微稳固了一下自己的道心,安慰自己说侦探社以后并不是他收入的主要来源,真正钱景广阔的还是工坊和罐头作坊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