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弟子轻声问,“您说接下来该轮到最黑暗的记忆了……是不是指那些至今无人敢提的事?”
苏眠沉默良久,才道:“你知道为何‘伪我镜墙’设在东海孤岛吗?”
弟子摇头。
“因为那里埋着一座‘噬忆阵’。”她低声说,“不是用来唤醒记忆,而是专门吞噬记忆的上古禁阵。当年创阵之人,本意是为消除战后创伤,让百姓忘却惨痛。可后来,它被人篡改,成了统治者抹杀真相的工具。每当日月交蚀之时,阵法就会自动运转,将千万人心中最不愿想起的部分抽离,封存于地下深渊。”
“那……现在呢?”
“现在,”苏眠抬起手,指向北方极地,“你看不见,但我感觉得到??冰层正在融化。那一层层冻土之下,藏着六十年来失踪者的最后记忆。它们要回来了。”
与此同时,极北冰窟深处,老妪正跪在檀木箱前,双手紧抱那幅桃树下的画卷。忽然,地面剧烈震动,整座冰窟发出低沉轰鸣。她回头望去,只见原本封闭的洞壁裂开一道缝隙,寒气倒灌而出,夹杂着无数破碎的画面:一个少女被拖入雪暴、一群学者在暴风雪中焚烧手稿、一面刻满名字的冰碑轰然倒塌……
“小满!”老妪嘶喊,“是你吗?”
画面中,那个扎红头绳的少女缓缓转身,嘴唇开合,无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老妪泪水奔涌,竟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铃,用力摇响!
铃声穿破风雪,与天际流星遥相呼应。刹那间,极光暴涨,化作一张覆盖万里的光幕,将所有逸散的记忆尽数收纳。光幕之上,浮现出一行行文字,皆为失踪者临终前所思所念:
>“我没有背叛国家,我只是说了真话。”
>“请告诉我的孩子,妈妈不是逃兵。”
>“历史可以被掩盖,但雪会记住每一滴血的颜色。”
这些话语随风飘散,落入沿途村落、城镇、书院。凡有所闻者,无不落泪。更有数十名幸存老兵联名上书,要求重启“冰原纪事”调查委员会,彻查当年“思想净化行动”的真相。
而在西陲沙漠的古城遗迹中,那位手持竹简的老学者身影越来越清晰。考古学家重返此地时,发现整座城市竟在一夜之间“活了过来”??街市上有幻影商人叫卖、孩童追逐嬉戏、乐师弹奏失传古曲。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有人触摸墙壁,便会听到一段低语:
“我是李承业,曾任礼部编修。因反对篡改《国史》,被流放至此。我用三十年时间,把真正的历史刻进每一块砖石。你们看见的,不是幻象,是被遗忘的实录。”
人们这才明白,这座城并非死寂,而是整座城市本身就是一本立体史书,唯有心怀敬意者,才能读懂它的语言。
信忆司立即下令封锁区域,组织百名学者昼夜抄录。短短半月,便整理出三千卷《西陲正典》,内容涵盖百年政变、外交秘辛、科技传承、文化断层……其中甚至记载了一项早已失传的“记忆嫁接术”??可通过特定仪式,将一个人的记忆完整传递给另一个人,实现精神意义上的永生。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有人欢呼这是文明的重生,也有人恐惧这是灵魂的僭越。争议愈演愈烈,直至一日清晨,东海孤岛上空突现异象:原本平静的海面升起一圈巨大漩涡,中心浮现出一座青铜巨门,门上铭文赫然写着:
>**“欲知长生之道,先问阵之所由。”**
陆沉早年留下的预言再次浮现世人眼前:“断忆火非毁灭之火,乃唤醒之引信;而‘阵问长生’四字,实为一场试炼??唯有集齐九州之忆,贯通古今之痛,方能开启最终之门。”
于是,各地忆馆开始联合行动。他们不再只是收集故事,而是尝试将不同个体的记忆进行“共鸣编织”??利用“忆生树”的根系网络,将相似经历者的心灵连接在一起,形成集体意识场。
第一个成功案例发生在南方渔村。三位曾亲历百年前海口之战的老兵,在共鸣林中围坐七日,最终共同唤醒了当年战场全貌。他们的叙述被录制成“三维忆影”,可在特定铜镜中重现:铁船破浪、火矢蔽空、渔民驾舟撞敌舰自爆……画面真实得令人窒息。
更惊人的是,当这段忆影播放至高潮时,镜面突然裂开,飞出一片金色鳞片,落在一名孩童掌心。那孩子从此梦中常现海战场景,醒来竟能背诵早已失传的《水军操典》。
专家惊呼:这是“记忆转生”现象!
随着此类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真正的长生,不在丹药,不在飞升,而在记忆的延续与传承。一个人死了不要紧,只要还有人记得他做过什么、爱过谁、为何而战,他就从未真正消逝。
然而,就在万民归心之际,一股新的阴影悄然浮现。
某夜,一名巡忆使在巡查记湖时,发现湖面倒影竟与现实不符??水中映出的,是一座漆黑高塔,塔顶囚禁着无数挣扎的灵魂,他们口中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别相信铃声……那是诱饵……真正的记忆,早已被吃掉了……”
巡忆使惊骇欲逃,却发现自己的影子脱离身体,自行走向湖心,沉入水中后再未归来。次日,他的尸体漂浮于湖面,双眼空洞,脑中记忆全无,宛如被彻底清空。
此类案件接连发生,短短十日,九州竟有十七名巡忆使失踪或失忆。信忆司紧急召开会议,墨知微亲自查验死者遗物,终于在一枚破损玉铃内部,发现一丝极细微的黑色丝线??非金非木,触之冰冷,且会缓慢蠕动。
“这是‘忆蛭’。”她声音颤抖,“传说中以人类记忆为食的邪物,早在三百年前就被封印。怎么会……”
苏眠闭目感应片刻,忽而睁眼:“我知道了。噬忆阵并未消失,它只是换了形态。它借着人们重新开口说话的机会,混入共鸣网络,悄悄吞噬最痛苦、最沉重的记忆。因为它知道??正是这些记忆,才是支撑整个‘共忆回廊’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