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代子孙,可入国子监免试就读;
>每年清明,由地方官主持祭礼,永志不忘。”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有人痛哭失声,有人怒斥朝廷多此一举,更多人沉默良久,终是低头拭泪。
那一夜,共忆堂灯火通明。数百民众自发前来,带来烛火与名字纸条,堆放在“无名碑”前。有人念着祖辈的名字,一字一顿,像是要把丢失的百年一口气补回来。
林昭立于碑前,手持铜钥,朗声道:“今天,我们不只是记得,我们开始负责了。”
而在遥远的望魂岭,沙丘之下,水晶殿堂依旧静谧。
晚芜的身影已几乎完全融入光影之中,唯有声音尚存,低柔地哼着《忆归》。每当有人在世间讲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水晶便会轻轻震颤,释放一丝暖意,似在回应。
某日,一名少女随父亲来到此处。她是“守言社”派来的巡查员,奉命勘测星图坐标。当她靠近青铜门时,怀中携带的一枚紫晶吊坠突然发烫发光。
她惊讶地抚摸门环,忽觉一阵恍惚。
脑海中浮现一幕景象:一位素衣女子背对她而坐,面前悬浮着巨大水晶,四周环绕着无数虚影,皆在诉说自己的故事。女子缓缓转身,嘴角含笑,嘴唇微动,却未出声。
少女泪流满面,脱口而出:“您……是在等我们吗?”
那一刻,殿堂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宛如风过琴弦。
她不知自己是否真的听见了什么,但她清楚地感觉到??某种东西被传递了过来,不是知识,不是命令,而是一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决心**。
她郑重地从背包中取出一本崭新的记录册,翻开第一页,写道:
>“今日抵达望魂岭,未见其人,但感其心。
>我将以毕生之力,走遍山野村落,
>寻访每一位愿意开口的老人,
>记录每一段即将消逝的声音。
>因为我知道,
>有人在很远的地方,
>一直在听着。”
写罢,她将册子轻轻放在门前石阶上,磕头三拜,悄然离去。
数日后,共忆堂收到一封匿名信,附带这份记录册。林昭阅后久久不语,最后将其珍藏于主库最深处,命名为《续忆录?第一卷》。
他召集全体成员宣誓:
“我们的使命,不是终结于知晓真相,而是始于承担真相。
从此以后,每一个加入‘守言社’的人,都要回答一个问题:
你愿意成为那个,在别人闭嘴时,仍然选择倾听的人吗?”
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愿意。**
岁月荏苒,王朝更迭。
百年之后,大胤已换五姓,战火几度燃起又熄灭。然而无论哪位帝王登基,共忆堂始终屹立不倒。它不再隶属于任何朝廷,而是成为独立的“记忆公署”,由民间推选长老执掌。
孩子们入学第一课,便是走进共忆堂,触摸一面名为“沉默墙”的石壁。墙上刻满了空白名牌,下方写着:
>“他们本该留下名字,
>可时代夺走了他们的声音。
>请你替他们说一句:
>‘我看见你了。’”
每逢清明、寒食、冬至,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口述之夜”。家家户户围坐炉边,长辈讲述家族过往,年轻人执笔记录。若是家中无人可讲,便去邻居家听,去村祠里查,甚至专程拜访守言社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