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庆功的欢声笑语,如同一个短暂而脆弱的肥皂泡泡,在后台明亮的灯光下折射出虚幻的彩虹,转瞬便被窗外汹涌而至的黑暗彻底吞噬。
蔡徐坤预想中“很快平息”的谣言风暴,非但没有如常消散,反而像被注入了邪恶的生命力,在互联网这片沃土上疯狂滋生、裂变、蔓延。
那个ID“丫丫”抛出的毒饵,被无数隐藏在暗处的推手精准地投喂给了饥渴的流量巨兽。
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被精心编织、润色,添加。
最终形成了一条令人背脊发凉的“故事线。”
从初识、引诱、强迫,到所谓的“善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仿佛撰写者就在现场亲眼目睹。
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模糊不清的所谓“照片”、煞有介事的“知情人”爆料……这些精心炮制的“证据”如同瘟疫,在各大社交平台、论坛、匿名群组里疯狂传播。
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公关,律师函如同雪片般发出,声明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
然而,在早已被刻意引导、煽动起来的滔天巨浪面前,这些澄清和警告,如同投入深渊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相反,每一次发声,都像是为这场全民狂欢添了一把柴,引来更汹涌的质疑、嘲讽和铺天盖地的谩骂。
#蔡徐坤作秀#、#蔡徐坤滚出娱乐圈#、#劣迹艺人#……一个个带着血红“爆”字的话题,如同耻辱柱,牢牢钉在了他的名字旁边。
曾经如星海般璀璨的IKUN应援,被淹没在一片片污浊的恶评和脱粉宣言之中。
“太失望了”、“没想到你是这种人”、“房子塌了”、“永别”……字字诛心。
只有少数铁粉还在艰难地、近乎徒劳地控评、辟谣、呼唤真相,她们微弱的声音如同风中的烛火,随时可能被扑灭。
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蔡徐坤的胸口,让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
他把自己关在酒店套房里,窗帘紧闭,隔绝了外面繁华的灯火。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憔悴的脸,眼底是浓得化不开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惊惶。
“坤儿,到底怎么回事?”电话里,Baby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最近……是不是惹到什么人了?”
她当然,百分之一万地相信他。
自从两人在一起,他的时间被工作和她填得满满当当,行程透明得像玻璃,连轴转的间隙里,挤出一点时间也要视频通话,或是匆匆见上一面。
那些肮脏的指控,每一个字都荒谬绝伦,是对他们之间一切信任和感情的亵渎。
但……
铺天盖地的“证据”和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深信不疑的“路人”,却让她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仿若四年前的蔡徐坤,遭受到的一切恶意,那些流言的杀伤力可以如此巨大,足以扭曲现实,足以杀人。
蔡徐坤握着手机,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喉咙像是被砂纸磨过,发出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浓重的疲惫:“都是假的,都是假的……baby。”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那股翻涌的无力感,“团队在查,在找源头,在搜集证据……会澄清的,一定会。”
可这保证,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
网络的狂欢,根本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和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
他眼前同样不受控制地闪过四年前的画面。
同样是人声鼎沸的质疑,同样是无处不在的谩骂,同样是倾覆般的“全民围剿”。
那时,他年轻,愤怒,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硬抗了过来。
可这一次……不一样。
这一次的刀,淬了更阴险的毒。
四年前的攻击,更多是围绕他个人的风格、能力、甚至外貌,是浮于表面的喧嚣。
而这一次,对方精准地将刀锋插向了道德和人品的命门,编织了一个足以彻底摧毁公众形象、将他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罪行”!
这是要彻底断绝他的生路,把他从云端狠狠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头顶。这种被人精心设计、置于死地的感觉,比四年前强烈百倍。
他甚至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带着血腥味的恶意。
“我明白,我知道。”baby的声音放得更柔,带着抚慰的力量,试图驱散他声音里的那丝恐惧,“你别急,也别太看网上那些东西。身体要紧,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