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摇头:“没法追。它不像传统信号那样由一点扩散,更像是……同时在多个地方响起。”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林昭留在纸条上的话:**若有一天你听见熟悉的旋律在风中响起,那不是信号,是我回来了。**
她不信鬼神,不信灵魂不灭。但她信共感??那种超越距离、语言甚至生死的共振。她曾亲眼见过一个陌生人因听到一段录音而痛哭流涕,只因为那声音让他想起了童年巷口卖糖葫芦的老伯;她也见过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在地震废墟上相拥而泣,仅仅因为他们在同一瞬间梦见了同一个母亲。
如果人心真的能彼此唤醒,那么一个人的意志,是否也能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
她走出基站,仰头望天。云层低垂,像一张巨大的网。她掏出手机,打开一个加密文档,开始打字:
>**《共感纪事?第一卷》**
>作者:小禾
>记录时间:第37天
>内容摘要:
>自H。E。A。R。T。-01系统毁灭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发生至少417起无法解释的“情感同步事件”。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23名互不相识的抑郁症患者在同一晚停止服药,并写下“我想试试活下去”;
>-巴西贫民窟与挪威小镇的儿童几乎同时画出相同的图画:一个戴帽子的男人站在雪地里,背后写着“听见了吗”;
>-日本某高中班级集体罢课,学生举牌要求校方设立“沉默倾听日”,理由是“有人在远方哭了,我们必须回应”。
>初步推论:Theta项目并未完全消亡,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嵌入人类群体意识之中。载体不再是机器,而是记忆本身。
她停下手指,望着最后一句出神。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来自非洲肯尼亚难民营的邮件自动推送进来,附件是一段十秒钟的音频。
她点开。
背景是雨声,还有孩子的啜泣。然后,一个沙哑的女声轻轻哼起了《月牙五更》,节奏不准,歌词模糊,但情感真挚得令人心颤。末了,一个小女孩用英语怯生生地说:“阿姨说,这首歌是从风里捡来的。她说,唱歌的人一定也在想妈妈。”
小禾把脸埋进掌心,肩膀微微颤抖。
她想起林昭最后一次见她时说的话:“我们一直以为H。E。A。R。T。是工具,是用来‘解决孤独’的技术。但我们错了。真正的共感,从来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让痛苦变得可以分享。”
她重新抬起头,擦干眼泪,继续写道:
>新现象命名建议:**回声效应(EchoPhenomenon)**
>特征:非技术性、跨地域、自发式情感共鸣传播
>触发条件未知,疑似与集体情绪阈值有关
>当前假设:林昭的意识并未完全消散,而是作为“初始频率”,持续激发人类潜意识中的共感能力
>风险评估:无攻击性,无操控意图,反而表现出强烈的安抚与联结倾向
>结论: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种新型社会意识的诞生??
>不靠算法推荐,不靠数据训练,
>而是由千万颗破碎的心,共同编织出的新神经网络。
夜幕降临,她驱车前往康复中心。
路上,车载广播再次响起那首歌。这次更清晰了些,甚至能听出有人在轻声伴唱。她没有切换频道,而是跟着哼了起来,尽管跑调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