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沈建秋正聆听着镇人。大。主。席胡海华的诉苦。
“建秋同志,乡镇工业园想发展,难啊!”
胡海华感慨地表示,“开始的时候,园区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倒是也吸引了不少企业来考察、投资。”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物流、能源等配套不足,这些暂且不说。毕竟只要政策支持足够好,还是有人愿意来投资的。”
说到这里,胡海华脸上满是喟叹,“可两年过去了,咱们园区当初承诺的奖励政策,却一直没能执行。结果就是,工业园项目刚上马两年,就已经到了头。”
聆听着胡海华的叹息,沈建秋默默点了点头。
其实不仅是乡镇工业园,包括一些区县一级的工业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审批流程复杂、资金拨付缓慢,企业获得感低,这是非常致命的。
特别是资金拨款,承诺之后又做不到,这会直接导致园区的信用清零。
一些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可能还会硬着头皮再往下试一试。
可那些投入不大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拔腿跑路。
没办法,信用这种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
“现在咱们工业园还存留的企业,已经不足两成。园区内,出现大量闲置厂房,土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说到这里,胡海华摇了摇头,“之前我和蒋书记提过,是不是向区里财政上再要点支持。但蒋书记觉得,要了也要不到,还会引起不必要恐慌,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
“呃,继忠书记的担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沈建秋闻言,说了句公道话。
不管蒋继忠对自己是不是有成见,他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没什么问题的。
现在华港镇工业园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该给企业的奖励、补贴一直没到位。
这个时候,要是镇里贸然向区财政开口要钱,恐怕第二天消息就会传遍。
到时候,园区内仅剩的几个厂子,怕是也会人心惶惶。
“本来工业园这一块,我管着就有些吃力。现在建秋你来了,我也是时候将这个担子给卸下了。”
可能是年龄快到的缘故,胡海华说话也没那么多弯弯绕。
他看向沈建秋,关切地道:“我知道这个担子有些重,想要将这个烂摊子起死回生,难度太大了。建秋镇长你先试一试,如果真的无力回天,咱们一起找蒋书记商量一下,再想其他办法。”
听着胡海华诚恳的话语,沈建秋也是有些触动。
都说乡镇班子里关系复杂,很难处理好。
勾心斗角、倾轧什么的,可以说无处不在。
但像胡海华这样坦诚的同志,也是有的。
当然了,沈建秋也大概能猜到胡海华如此坦诚的缘故。
一来,他是真的年龄大了,精力有限,不想再在工业园这事儿上费神;
另外,这也是他对自己这个镇长的一个示好。
提前把事情说开,以后即便自己在工业园这事儿上碰了一鼻子灰,也没法怪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