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明回忆了一下,答道:“当日传话的内侍回报,李阁老当时刚接过陛下御赐的‘社稷之臣’牌匾,神情很是激动。但如今看来确实分辨不出其中对密折之事的态度。”
朱由检闻言,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密奏,是他放出的一个试探气球。
他想看看,康熙的那一套,在这大明朝究竟能不能行得通。
若是可行,那他便能在厂卫、在文官言路之外,再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情报通路。
整个天下事务的信息透明度,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只是,大明与大清的政治生态或许并不相同。
他想了想,开口道:“李阁老那边先不要催了。”
“不过吏部尚书杨景辰不是刚上任吗?”
“这样,你让人去造一个盒子,配两把钥匙。一把,在朕这里。另一把,你和盒子一起,让人亲自交到杨景辰的手中。”
“也让他就贪腐一事,将其中的情弊、治理的方法,写一篇策论上来。写完后将策论放入盒中,亲自上锁,然后直接送进宫来,交到朕的面前。”
高时明心中一凛,他立刻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这是不信任李国普,要加多个人来试探了。
陛下果然是好手段啊!
“臣遵旨。”高时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领命,转身去安排小太监办理此事。
朱由检看着高时明与小太监交谈的背影,目光变得悠远起来。
贪腐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后世的英美霸主,贪腐成风,不也照样称霸了世界两个时代?
关键在于,贪了之后,要能做成事。
贪腐能根治吗?坦白说,恐怕绝无可能。
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清廉,只存在于圣人的想象中。
但治理贪腐,一定要是一种持之以恒、长久不怠的态度。
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威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反贪之事,不在一朝一夕之功,而在长久之态。
哪怕只是让那些蠹虫们贪得收敛一些,国库就能多一分收入,百姓就能少一分负担。
不过,眼下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他现在要做的,并非是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运动。
时机还没到呢,仓促行事只会获得一份裱糊一通的答卷而已。
他只是想用这件看起来最困难、最得罪人的事,来挑选出那些真正愿意和他站在一起,愿意陪他走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