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身为皇帝,哪怕是宠爱后宫嬪妃,也牵连看军国大事,这本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是在史湘云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黯然神伤的。
毕竟陛下如此宠爱她,並不仅仅只是因为她,这就足够让史湘云伤心的了。
不过史湘云生性豁达乐观,只是难过了一小会儿,便又心怀感恩,笑语嫣然了。
史湘云想著,有了今日这一遭,陛下亲手为她画眉,她便是此时就死了,这辈子也值了。
隨后,李崇便在史湘云的枕霞阁里,与史湘云共用早膳。
早膳后,李崇传来御琴,带著史湘云,还有几十名龙禁尉,五百名侍卫亲军,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城郊的十里长亭,迎接今日返京的东南剿抚使,三等公史。
今儿,不仅仅是李崇,在京城的大乾宗室,开国勛贵,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都要来此迎接史。
没法子,史离京两年,牵头平定了东南倭乱,又屠灭了那些不听话的东南世家,还打通了与西洋的远洋贸易。
而眼下,史又一边督造大船,操练大乾海军,一边指挥东南水师,为远洋商队护航。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彪炳史册的大功。
李崇和勛贵朝臣们,来十里长亭相迎,这是人家史应得的殊荣,更是李崇身为皇帝,应该给人家史的礼遇。
史此次返京,並不是来授爵领赏的,而是回来与李崇商议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李崇极为重视,而在来往奏摺之中,又很难將此事说透。
故而李崇下旨,让史將东南诸事,暂时交託给史鼎,贾雨村,林如海他们协同料理,让史回京一趟,与他详谈此事。
而这件大事,便是威逼日本,交出藏匿在日本的倭寇大头目,进而扬威海上,將日本国彻底覆灭,成为大乾在海外的第一块殖民地。
依著史的功劳,早就该將他的三等公,晋升为二等公了。
不要觉得史平定倭患,屠灭东南世界,再通西洋贸易,立下如此多的大功,只是晋爵一等,未免显得朝廷的封赏太过於吝嗇。
也显得李崇这个皇帝,有些刻薄寡恩了。
要知道,史身为三等公,不是那些三品將军,一品將军,子爵,男爵什么的低等爵位。
若是贾蔷,贾环,薛蟠这些人,但凡立下什么大功,爵位最少也要连升两三级,甚至是连升五级,都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像史这样的高品公爵,再往上晋升便是王爵了。
而大乾只有在开国之时,封了北静郡王,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寧郡王,这四位开国郡王。
自从太祖皇帝之后,任你功劳再大,顶天了最多也就是个一等公爵。
而史,若是李崇没有格外开恩的话,任他功劳再大,到头了也就是个一等公爵。
然后等史百年之后,皇帝特下恩旨,赐其以郡王之礼下葬,便是臣子可遇而不可求,堪称圣眷优隆的殊荣了。
故而此次东南平倭大军,有功將士都已经得到了封赏,因功赐爵者更是多达千人,却唯有东南大军的大帅史,还有副帅史鼎,至今还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这要是放在那些利令智昏,鼠目寸光,眼里只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无脑武夫身上,他们早就骂骂咧咧闹情绪,甚至是提刀上洛,举兵反叛了。
而史,史鼎两兄弟,却对此毫无怨言,依旧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
他们两兄弟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他们有多么的淡泊名利。
真要淡泊名利的话,又何必把脑袋別在裤腰带上,去沙场与敌人搏命呢?
在家里混吃等死,搂著娇妻美妾寻欢作乐,不香吗?
史和史鼎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盯上了日本这块大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