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我在年代文里养美人 > 4包裹(第2页)

4包裹(第2页)

至于父亲说“不是滋味”,恐怕也是觉得委屈了她这个远在山沟里的亲生女儿吧?

林颂把信纸折好,塞回信封。

-

次日,林颂去领了钥匙去看房子。

几排崭新的红砖房整齐地排列着,红砖墙,青瓦顶,每排之间留有宽敞的过道。

她停在最西头的平房前,拿出钥匙打开门上的挂锁。

推开院门,小院里夯实的黄土还带着湿气。院子不大,方正,三面围着红砖墙,阳光毫无遮挡地洒进来,暖洋洋的。

林颂看了一圈,心里默默规划着:东墙根下搭葡萄架,夏天遮阴、秋天摘着吃;西墙根垒个鸡窝,养三五只下蛋的母鸡;院子中间开两畦地,种些时令小菜,葱蒜辣椒西红柿之类的。

再养一条小土狗……

林颂已经开始期待自己的养老生活了。

不过还得一段时间。

厂里创办厂刊,林颂作为负责人,事情不少。

这一天行政科办公室里,气氛比平时更紧张些。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摊满了稿纸、油印的征求意见稿、还有从各车间征集来的、字迹各异的投稿。空气中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味道。

“小林,你看这篇机修车间张师傅写的技术革新小结,内容挺实在,就是这字儿……”老赵推了推老花镜,一脸为难地指着一份稿件,“跟蜘蛛爬似的。”

“还有这篇,”旁边的小李也插话,“是二车间刘红梅写的生产标兵事迹,跟表扬信似的,太直白了,缺了点深度。”

“后勤科老吴交上来的后勤保障计划,倒是规整,就是太干巴了,全是条目,没点血肉……”

林颂坐在位置上,手里拿着一支钢笔,面前摊着厂刊的栏目规划和稿件初审意见汇总。

她神情专注,目光快速扫过一份份材料,不时在稿纸上勾画几笔。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沉静的侧脸上,显得格外干练。

“赵师傅,张连成那篇技术小结,内容确实有价值。这样,您辛苦一下,把核心内容提炼出来,我这边找人配个示意图,这样既清楚又好看。”

“好嘞!”老赵痛快答应。

“小李,刘红梅那篇,”林颂转向小李,“事迹本身是亮点。你跟她聊聊,让她回忆几个具体的小故事,比如怎么克服困难啊,怎么帮助工友啊,把细节补上,稿子就活了。记住,要真实,别拔高。”

“明白,林姐!”小李点头。

“至于老吴的后勤计划,”林颂微微蹙眉,“内容没问题,但直接上刊确实太枯燥。这样,把它拆解一下,融入‘服务保障大家谈’这个栏目,作为支撑材料,再配一篇短评,点出后勤工作对一线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就有深度了。”

她三言两语,条分缕析,把一堆杂乱的问题安排得井井有条。

办公室里原本有些焦躁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大家纷纷领了任务,开始埋头干活。

这时,林颂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份简报上。

如果没记错,这是姜玉英写的。她翻了翻,中规中矩,透着股应付差事的味道。

林颂的指尖在简报封面上轻轻点了点,突然嘴角勾起一抹笑。

“‘问题与建议’这个栏目,收到的都是一些空泛的牢骚,缺乏有价值的、能推动工作的真知灼见。”她拿起姜玉英的那份简报,语气带着点恰到好处的肯定:“我觉得要多一点来自生产一线的深度调查与思考。”

老李不愧是老同志,立马想到了一个主意:“我看不如请这份简报的作者,实地调研一番,写成一篇报告,你们看怎么样?”

林颂抚掌赞叹:“这篇稿子出来,肯定能引起厂领导重视。赵师傅姜还是老的辣呀。”

老赵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吩咐小李跑一趟,传达一下任务。

“好嘞,赵师傅。”

小李离开后,林颂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

别人对她耍小心思,她不会生气,也从来不搞阴谋,只是喜欢让人一味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