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分寸拿捏,赵济世是要揣摩一下帝王心思的。
“北镇诸兵将,皆忠心之辈。特别是赵爱卿,你乃朕之腹心。”承顺帝的嘴里,全是夸了赵济世的话。
至于这些话,赵济世信不信?帝王讲了,他当然就得信了。
不信,岂不是怀疑帝王。
“臣敬本份,尚未曾护陛下周全。臣失职了。”
赵济世不敢揽功。好好的救驾之功,帝王受了重伤。
这事情甭管是不是赵济世的锅,当着帝王的面,一定得背锅。
这锅,那是替帝王背的。
总不能说中军出篓子,全是帝王的错?这肯定不能是帝王错了,出错,也是臣子的锅。
主动,被动,把锅背着,那就是好臣子。
赵济世在承顺帝跟前从来是好臣子。他一心替帝王办差,忠心耿耿。
至少赵济世的心里,他觉得他真是大大的忠臣。
就此时,有信差来报。
“捷报。”
“宣。”承顺帝让信使进来。
信使在外面一得帝王吩咐,进了大帐内。信使跪在帝王的龙榻之外,约十步距离。
“启禀陛下,挛鞮族的大汗乃昨晚袭营主谋,已被拿下,听候发落。”
“谁的头功?此能臣擒拿挛鞮一族的大汗?”承顺帝很好奇。
“擒挛鞮一族大汗的武官姓蓝名诚,为左翼下辖一队正。”信使恭敬禀话道。
蓝诚,这名字一入耳,赵济世太熟悉。这是妻子给塞进军里的腹心。
“一队正有些武功,好,好。”承顺帝连声夸赞。
“赵爱卿,你治有方。”承顺帝夸了一回赵济世。
李明弘这一位帝王能从神武门继承皇位。对于军中一些事情很了解。
凭一个区区队正的小卒子,擒了挛鞮一族大汗这等的大功,还能报上来。
没被人劫了功劳,这就说明,左翼北镇的管理清明。一片清明,太廉洁了。
至少承顺帝李明弘是这般认为的。所以他夸了赵济世,真心实意的夸。
赵济世受了帝王的夸赞。这话,他心虚啊。
蓝诚的功劳为什么没被人分润,有多大功,原原本本给呈报上来?
那当然是蓝诚有后台。真当没后台,那立功劳就能升职?
赵济世在底层厮杀多少年,一直奔前程。最后还是提前投靠了当年的王府世子李明弘。
最后拼了从龙之功,才是爬上如今的高位。
可谓是一路多波澜,哪一个节点出问题,那都是去地下报到的节奏。
蓝诚能立功劳,立马让上头人注意到。真就是他有后台。
这后台嘛,落左翼的将卒眼中,那就是赵济世这一位大将。
“陛下,区区卒子侥幸有功,也是仰陛下英明。”
赵济世不提蓝诚。
就因为是自己人,赵济世才不多提,一切看帝王心意。
毕竟蓝诚能不被人飘没了功劳,那就已经胜过太多的底层厮杀汉。
如此情况,已经算得一帕风顺。赵济世就不必再添彩。
“哈哈哈……”承顺帝心情不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