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解说,要敢于下判断。
这次,兵哥还真是专业了回。
汉密尔顿确实是这么想的。
第27圈,吴轼在1号弯后的直道上被罗斯伯格追近。
过了2-4三个小弯,罗斯伯格立马就打开了drs。
失去drs的吴轼非常被动,电力全开也阻拦不了罗斯伯格的飞速靠近。
吴轼知道有辆车在自己的身后。
这辆车的前翼是多么接近自己的后轮。
当两者的距离缩小到一个限度的时候。
吴轼知道,按照罗斯伯格这赛季的习惯,要抽头了。
左还是右?
左边尾部气流变化明显。
要往左!
吴轼下意识就跟着,可是在那瞬间,左边的气流空了些,右边出现情况了!
好啊!
罗斯伯格在诈骗性变线!
吴轼的反应远比他在后视镜看到情况要早。
所以大直道上,直升机俯拍到这样一幕。
罗斯伯格先是往左微微移动,前方的赛车好像跟他吸住了一样,也是微向左。
可下一刻,罗斯伯格完全偏向右侧。
前方的赛车先前左移也好似是假的样,瞬间跟着右偏。
而罗斯伯格此时大幅度变线,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左侧。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的往右,他毕竟更早机动。
在300多kph的情况下,这点差别足以让他在赛道上横向拉出可过的空档。
可是这个空档还不够啊!
吴轼的右后轮挡住了他,然后刹车入弯。
罗斯伯格的前翼差点直接撞上,所以他刹车的幅度远比吴轼更大!
嗤呀!
进攻失误的后果是严重的。
吴轼转入5号弯中,游刃有余,而罗斯伯格却因为刹车过急,所以影响了进弯的节奏。
两人的秒差又拉到了0。7秒。
“这,这总不能再说罗斯伯格太急了吧。”兵哥觉得难评。
“吴轼屁股长眼睛了吗?他怎么感觉和罗斯伯格的动作是同步的?”飞哥惊疑。
相较于两位国内解说的略作平稳的说明。
大卫这边确实激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