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苗和种子们贪婪地吸收着这珍贵的滋养,仿佛能听到它们欢快的生长声。
接连几天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为了犒劳辛苦帮忙的乡亲们,孟锦云特意宰了几只自家散养、天天吃灵植长大的走地鸡,姜渔去地里摘了最新鲜的蔬菜瓜果。
傍晚,姜渔家院子前的空地上摆开了几张大圆桌,菜肴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金黄喷香的柴火灶炖鸡、红绿相间的番茄炒蛋、翠绿欲滴的清炒菜心、油亮诱人的红烧茄子、爽脆开胃的凉拌黄瓜……全都是用自家出产的食材做成,朴实却喷香诱人。
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吃得热火朝天,赞不绝口。
“唔!锦云婶,你这鸡炖得也太香了!肉又嫩又滑,一点都不柴!”
“这番茄炒蛋咋做的?咋这么下饭呢?我空口都能吃一盘!”
“还是渔丫头种的东西好!这菜心甜得嘞,根本不用放味精!”
“是啊是啊,渔渔,你到底有啥诀窍?同样的种子,怎么你种出来的味道就差这么多?”有人忍不住好奇地打听。
姜渔正给大家盛汤,闻言笑了笑,用早就想好的说辞应付过去:“没啥诀窍,可能就是咱们月牙村水土好,我运气也好罢了,一个做农业研究的朋友给了我一种底肥配方,这个配方呀,是商业机密,商业机密!”
大家见她不肯说,也不好再追问,只是纷纷感叹:“这要是商业机密,那这机密可太值钱了!”
说完,又埋头专注于眼前的美味,筷子飞舞,生怕吃慢了就抢不到了。
酒足饭饱之后,姜渔又端出来一大盆切好的杨桃。
杨桃用清凉的井水浸得冰冰凉凉,表面还挂着水珠,散发着丝丝凉意。
“来来来,饭后水果,大家尝尝,解解腻!”孟锦云热情地招呼大家。
然而,响应者却寥寥。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杨桃树,这东西产量大,吃多了容易腻,尤其是本地品种,常常又酸又涩,大家早就没什么兴趣了。
“哎呀,锦云婶,杨桃就算了,我们都吃怕了。”
“是啊是啊,留着卖钱吧。”
孟锦云拿起杨桃就往大家手里塞:“尝尝嘛!尝尝嘛!我们家渔儿种的这个不一样!”
盛情难却,大家只好勉强接过,心里却没抱多大期望。
有人随意地咬了一口。
瞬间,那人的眼睛猛地瞪圆了,咀嚼的动作都停滞了。
极致的清甜、充沛的汁水、恰到好处的酸度带来的丰富层次感,还有那独特的、被冰镇后更加突出的清新果香……
这真的是杨桃?
这简直是仙果!
“我的老天爷!这杨桃?!”他惊呼出声,都顾不上说话,赶紧又咬了一大口。
其他人见他反应如此夸张,也将信将疑地咬了下去。
紧接着,院子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和惊叹声。
“这……这真是杨桃?!”
“怎么会这么好吃?!又甜又多汁!一点涩味都没有!”
“我以前吃的怕不是假杨桃吧?!”
“冰过之后也太爽了吧!感觉暑气都消了!”
刚才还推三阻四的众人,此刻都捧着杨桃,吃得津津有味,一脸幸福和震惊。
姜渔看着大家的反应,笑着说道:“这批杨桃差不多可以收获了。过两天,还得麻烦大家再来帮帮忙,摘杨桃,分装,工钱照算,管饭,杨桃管够!”
“没问题!包在我们身上!”大家异口同声,积极性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