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民更是一抹脑袋道:“叶姑娘,你可真是太客气了,弄得这么丰盛,让我们怎么好意思。”
叶宁笑着摆摆手:“尤哥,您太见外了,上次你给我让了这么多利,难道我第一次请你们吃饭还得抠抠搜搜的吗。”
尤利民赶紧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们只是知道叶姑娘你是个大方的,主要是这活虾太难得了,我在镇上住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这玩意儿,这东西从南边运过来太费功夫了,你一下子带了这么多过来,实在是太破费了。”
叶宁想说这一桶虾都没有车斗里那两个榴莲贵,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出声。
叶宁也不和尤利民见外,直接说了等会儿想去他家里借厨房做饭的事情。
尤利民想都没想就点头了:“可以啊,正好我媳妇儿今天休息,她早就想见你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等会儿我让手底下的人把这些菜送去家里,你嫂子一会儿就能收拾出来。”
现在的主妇都是很厉害的,一个人张罗三五桌饭菜完全不是问题,马玉书就是这样,所以她平常没少数落叶宁,觉得等自己不在了后,女儿想吃上一顿像样的家常菜都难。
不过叶宁虽然厨艺不行,但是白灼虾这种没有一点技术的菜她还是能做好多的,加上她也没想着要把这些事情一股脑扔给尤利民的爱人:“这么多菜哪能让嫂子一个人忙活,我也一起去,货你们先慢慢运着,到点过去吃饭就行。”
两大筐的水果足够顾骁一个人运上好些时间了,没有叶宁帮忙虽然会影响一点效率,但是影响不大,因为他可以背上背一背篓,手上再推上满满一车的水果。
尤利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只偷偷把叶宁拉到了一旁,往她手里塞了一个暗红色的小本子。
叶宁本来还一脸疑惑,等她看清楚本子封面上“华夏人民共和国”“护照”等字样后,她才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办好了?”
尤利民一脸得意地挺了挺胸膛:“好了,前几天崔先生就给我打电话了,我马上就坐车去市里取回来了,就想着你拿到后能早点排上用场。”
叶宁一脸稀奇地把护照打开看了看,上面有她的基本信息,因为之前也没和尤利民说得太清楚,所以崔维诚应该是自己估摸着办的。
上面登记的信息是叶宁,1957年5月9日出生,国外的住址也是崔维诚胡乱填的自己在隔壁州的一处房产,上面的入境记录自然也是选了一个最近的日期。
在别人眼里,叶宁此人就是崔维诚的远房亲戚,从港城入境深市后,又坐着崔维诚的私家车到了山市。
这本护照没什么重量,但是却让叶宁的整颗心都安定了下来。
有了这本护照,她以后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可就方便多了。
知道叶宁不缺钱,崔维诚给她找的长期停留理由也是回国投资建厂,这边的领导刚试探性地开放一部分权限给归国华侨,崔维诚他们作为第一批投资者,上面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应对标准,有很多规定都没定得太死。
因为崔维诚在明面上和叶宁有个亲戚关系,所以把护照交给尤利民的时候,他又不放心地叮嘱了很多。
这会儿尤利民都一一转述了,总之对方大概的意思就是有了这个身份后,叶宁以后行事也得遵纪守法,政策开放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怀好意的特务、间谍用差不多的方法入了境。
对于这些企图分裂和危害国家的坏分子,上面的政策一直是从严处理,但凡叶宁和这些事情沾上一点边,不止是她,就连崔维诚和其他认识她的人,都得跟着掉层皮。
叶宁在这边只想安安稳稳地赚点小钱,绝对没有那些不好的想法,闻言不由得拍着胸口跟尤利民保证道:“我这个人尤哥你是知道的,这种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既然已经有了华侨的身份,回头我是真的想在乐阳镇附近建个厂子的。”
尤利民自然是半点都没有怀疑过叶宁是什么坏分子:“我肯定是相信你的,不过是转述崔先生的话罢了,你心里有数就行。”
小心翼翼地把护照小本本揣到兜里后,叶宁美滋滋地跟着谷三他们去镇上了。
中途谷三上手去拿那两个榴莲的时候,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扎得扔掉了手里的东西:“我的娘唉,这是个啥玩意,怎么这么扎人。”
叶宁弯腰小心地拎着榴莲的果柄把它放在谷三他们运货用的竹筐里后,才笑着解释道:“这是榴莲,国外来的稀罕水果,说是只有在热带国家才长得好,特别有营养,只一个就能顶上三只鸡了,我运气好得了几个,就想着拿两个过来让大家也尝尝鲜。”
叶宁这话一出,吃货谷三都顾不得手上火辣辣的疼痛感了,恨不得趴到竹筐前面把这稀罕的果子盯个洞出来。
本来没觉得这两个长相奇怪的果子有什么特殊的尤利民和顾骁闻言也忍不住多看了竹筐里的大果子几眼,尤利民更是再次道:“既是这么难得的东西,你自己吃就是了,实在没有必要往我们这里送。”
尤利民打从心里觉得叶宁真是太客气了,这又是拿虾又是拿国外的水果的,弄到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叶宁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没事,这玩意只是在我们这里难得,在国外却不是什么珍贵的水果,左右数量也不多,只够大家尝个味道罢了。”
木桶太小,活虾太多,眼见着有些虾都死了,叶宁也没多耽搁时间,直接催促谷三他们快走。
临走时她还扭头不放心地对顾骁交代道:“我先过去帮忙,你看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