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权臣成双 又生 > 4050(第14页)

4050(第14页)

林佩道:“梁先生大才,早有耳闻。”

梁宁生于辽北,早年游于京师,在军事器械方面展露头角,致力于发明火器,却因一次疏漏不慎被炸伤双腿,没法参加武选,几经辗转在兵器库谋了一份流外的差事。近十年,他潜心钻研武器制造,往返地方卫所二十余次,对军中编制和行军布阵的规律都颇为熟悉,发明火器五种,改良八种,绘图两册,传授军官百余名、士兵过万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方时镜听完,背过手,感叹道,“梁先生虽然没有科举功名,但为阜国所做之贡献甚大,可知举国上下还有多少人被这一道门槛埋没。”

“这正是我今日找礼部和吏部一起来的原因。”林佩道,“若非亲眼所见,书面之上看不出成效,我一人说了不算,也怕纸上谈兵误国,终得经得起你们的推敲。”

杜溪亭笑道:“知言,我和方尚书今日都被说服了,不过咱们既然是诚心为国选贤,有些敞亮话我看在这儿就应该告诉大家。”

梁宁打量着面前的几位高官,神色不见喜怒,手指摩挲护腕。

董颢道:“杜尚书想说的可是特奏专科考试一事?”

杜溪亭扶着腰带,说话中气十足:“专科考试偏重于实用,对四书五经正韵文章的要求没那么高,主要在技能,似梁先生这样的大才,只要参加想必就是走个流程,但流程毕竟还是要走的,最重要的是履历档案一定要清白,不要落人口实。”

董颢道:“何为落人口实?”

杜溪亭道:“譬如拉帮结派就不太好,昨日陆相上的一道奏疏被陛下驳回,梁先生的名字正在其中,幸而林相及时出手挽救局面,才没有使明珠蒙尘。”

董颢听明白这几人的唱和,笑了一声,退出这场戏。

梁宁应也听懂了几人话中的意思。

他的眼神清明,唇边的笑意与董颢截然不同。

“感谢林相、杜尚书、方尚书愿意给我、给天下匠人一个机会。”梁宁抬起脸,看着壁炉火光,话音深沉,“我本安分守己,纤毫物欲不相侵。”

“如此甚好,公事不言谢,乃是陛下圣明。”林佩点到为止,带着众人往兵工厂门口走去,“时间紧迫,我们去下一个地方。”

军器局大使道:“林相,京郊有野味,后院略备薄酒,若不嫌弃可用过再走。”

温迎和气道:“大使不必客气,我们的船上带有饭食,不多打扰,你只要记着方才的事,把梁先生的履历办好,就比什么都强。”

船从东门港一路往大江入海口开去。

下晌,林佩几人在董颢的陪同之下走访龙江提举司,又见了一批精于船舶建造和漕运管理的实干之人,有的在陆洗举荐名单中,也有的至今未得任何赏识。

当夜他们宿在京郊馆驿中,次日天明出发往龙江盐仓批验所。

龙江盐仓批验所归户部管理,由于染接待。

江风拂面,于染捋着长须站在盐仓门口,笑迎来客。

林佩道:“齐光,自从织染局实行官私合营,传闻户部金科又有开放盐政之构想。”

于染道:“先帝一朝抑商,导致‘谁知兵后商人少,岁课犹随国用增’,下官与陆相提出新议,官府当与盐商合作,一来减少运输食盐的成本,二来也可使官府尽早得到收入。”

林佩和于染如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二人就事论事,不翻前账也不论亲疏。

一行人走过灶房和盐场。

空气中泛着腥咸,白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几个吏员正指导雇役根据批验所的水陆运程图将食盐运到指定地区进行发配。

林佩让批验所大使叫来绘制运程图的人,同样传达专科考试之事。

——“盐政关乎百姓生计,责重山岳,于制盐、恤灶、转运有建树者,皆在本次专科拔擢范围之内,请列位有所准备。”

船在江上调头折返,最后一站是宝钞提举司印钞局。

这一路,不仅林佩对户部正在做的事有了具体的认知,连方时镜和杜溪亭也自称是长了见识。

印钞局与太仓银库距离不远,周围设有兵营。

听着打浆声,闻着油墨的气味,只见雕版打在钞纸之上,一张张印成大阜宝钞。

“印钞局也有一位能人。”于染刚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不过方尚书估计要不乐意了。”

方时镜道:“什么人?”

于染道:“邓柏闻。”

“邓柏闻?”方时镜顿了一下,皱眉道,“那不是之前志朴香堂的账房先生吗!”

于染点头:“正是,正是,因志朴香堂关门,陆相把他介绍到我这儿来谋生计,其实原来那些事并非他本意,想必你们也知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