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修把贺表拿在手里慢慢地看。
工部和户部的功在贺表中具现。
方时镜接着呈上礼部的贺表,陈述自兴和元年起领翰林院、国子监各学士汇编各地教材情况,至今已将《兴和大典》修成三分之一。
杜溪亭、尧恩和贺之夏依次呈上吏部、刑部和兵部的贺表。
六部呈完,轮到五府和地方。
“陆大人。”林佩侧过脸,微笑道,“请平辽总督府上贺表。”
二人的目光相接。
陆洗摆开衣袍,笑着走到林佩身边。
殿堂上鸦雀无声,连一根针落定都能听见。
“陛下。”陆洗道,“臣自知才疏学浅,写不出锦绣文章,今日就以三道边关送来的军报作为贺礼。”
满朝大臣都以为平辽总督府奏报的会是宣府大营的建设和北方军防部署情况,不想他们才在北京落定,就听到了来自前线的战报。
【二月十八,鹞儿岭军报,鞑靼亦思部五千余骑分三股突犯边隘,纵火焚毁墩台五座、哨站十二处。虏寇剽掠即遁,未与主力接战,已令各堡戒严,并遣斥候侦其动向。】
众人顿时紧张议论起来。
时间上,阜国朝廷与鞑靼约定的五年之期已过去四年,即将面对未知的变数;
空间上,这起骚乱发生的地点距离平北府只有七日的行军距离,令人感到压迫。
“陆大人,算日子,二月十八你不是在济南府捯饬那座牌楼吗?”方时镜冷着脸道,“前线发生这么重大的军情你不管不顾,现在还好意思报喜?”
吴清川、章慎、邱祥把目光投向兵部。
贺之夏站出来对众人说道:“众位不要着急,后面还有两道。”
“方尚书,克敌制胜未必要亲临前线。”陆洗不慌不忙地拿出第二道军报,“运筹帷幄之中亦可决胜千里之外。”
【捷报——】
陆洗道:“陛下,斥候于二月廿二探知敌军屯于黑石沟,闻远将军获悉,立即从宣府大营派出三千精骑驰援大同方向,廿四,我军截击敌军,斩首级五百有余,复控云河水源。”
朝堂众人顿时转变脸色。
——“捷报,当真是捷报。”
——“好,这场胜仗打得好啊。”
但紧接着,新一轮的质疑接踵而来。
“陆大人,前线打了胜仗,可喜可贺。”杜溪亭若有所思地说道,“然而我朝刚刚迁都,扎根未稳,还有许多公务要从南京过到北京,这样贸然出击,一旦激怒鞑靼,或得不偿失。”
此言一出,众多官员跟着表示担忧。
陆洗笑了笑,面无惧色道:“别急,各位大人,这里还有第三道军报。”
军报展开,字迹醒目。
【捷报——】
廿五,宣府营骑兵得闻远将令衔尾追击,连夜发动突袭,逐亦思于百里之外的白草滩。
廿六,鞑靼遣使赍国书请罪,愿纳马匹赎还俘酋。
平辽总督府不仅提前预判鞑靼将会趁阜国迁都之机前来骚扰,做出了有力回击,还及时把握住敌方麻痹大意的心理,乘胜追击,讨回了军火案的公道。
“陛下,臣之所以把鹞儿岭的这三封军报当做贺礼,并不是因为有多大的斩获,诚如所奏,这只是边境上的一次小摩擦而已。”陆洗双手呈上军报,“但是臣以为,这三封军报充分体现了现行军制的效力,更证明了迁都北京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决策。”
杜溪亭无话可说,回到文官队列。
方时镜也不再挑毛病。
“陛下。”陆洗道,“从今天起,朝廷不必再割地议和,从今天起,攻守易型。”
五府军将的眼神中悄然染上一抹亢奋的情愫。
“各位。”贺之夏看了看五府军将,又看向林佩,徐徐问道,“不知此事算不算喜报?”
林佩正要开口,忽然听到御座上传来一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