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九零知青子女回城免费阅读 > 第122章(第1页)

第122章(第1页)

这场大火也是有心人特意为之,目的就是毁尸灭迹,想借一场大火把他们侵吞国有资产的事实掩盖过去。

这事之后,工厂彻底倒闭,兴盛了几十年的申一纺织厂就此落下帷幕。

厂里一堆烂账,不光是欠了原料商的货款,交不出货的违约金,还有员工们的工资,市里准备把厂盘出去,要求就是接盘的人要一并把这些烂账接下来。

民间有不少私人企业家想把工厂盘下来,但是查完账后所有人都退缩了,厂子里至少积压了数千万的烂账。

这么大的债务,一般私人企业家根本撑不起来。

再一个就算他们有这么多钱,也完全可以换个地方批块地,体体面面盖个新工厂,何必要死磕在这个被烧得半毁的老工厂上?

事情陷入了僵局,申一纺织厂销售部的汪经理不知从哪里知道南方服装厂在找厂房,找到了董杏花,他希望董杏花能把老东家盘下来。

董杏花能怎么办?

自然是回绝了。

她算了笔账,申一纺织厂是一家超级大厂,原来鼎盛时期,厂里有数万员工。经过这几年的优化裁员,厂里目前也有五千多员工。

就以五千来算,每人每月三百块,欠薪数月,短则个把月,长的甚至有小半年,光是员工工资就要发出去四五百万。更别说外面那些烂账,欠原材料厂的钱,因为发货不及时的违约金,起码有好几千万。

这么多债,南方服装厂这么个小虾米根本消化不了。

可汪经理也没办法,这一两年,厂里效益不好,好多员工都拖了至少小半年的工资。

以前大家能熬,是抱着和厂里一起渡过难关的念头。如今厂子彻底倒闭了,员工没了着落,至少要把该得的工资拿到手。

抱着这个想法,汪经理不断奔波,谈下条件,只要南方服装厂能把申一纺织厂盘下来,并且把员工工资发下去,厂外那些欠款、违约金就不用他们负责。

但即便如此,徐荷叶他们依然拿不出那么多钱。

九一年一整年,厂里其实都没挣到什么钱。也不能说没挣到钱,只能说是挣到的钱和支出持平。买下扈城两家商铺花了近两百万,京市六间商铺,月租金有高有低,平均每个月六千块,签三年合同,租金年缴,一年租金就是四十三万。加上装修,置办家具,四十多万。

厂房租金,员工工资,买原材料……哪哪都需要花钱。

而夏季衣服的客单价普遍比冬衣低,翻了年,扈城的三家店都没有再现过年底的销售神话,每个月每家店销售额在二三十万是常态,好的情况下卖过五十多万,但也只有那么两次。

扣除员工工资、房租以及服装成本,利润差不多在十万到十五万,三家店的利润刚好买下那两家店的产权。

而京市的六家店,年中开业,真正开始赚钱也是在年底过年前那一个月,还没能实现收支平衡。

1991年初,公司账上有六百多万的现金,到九二年春天,公司账上的现金依然是六百来万,一分没多,甚至还少了一点。

六百万,工人工资倒是能发得出来。但这样一来,厂里账面上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九家商铺,那么大工厂,近两百号员工,手头一分钱都没有,万一出点什么事,他们南方服装厂怕是就得重蹈申一纺织厂的覆辙。

虽然盘下申一纺织厂的诱惑确实很大,但实力不允许,董杏花也只能无奈地拒绝了汪经理。

事情转机出现在5月,1992年5月,徐荷叶曾经买的两百股飞乐音响,一百股豫园商城迎来了它们最高光的时刻。

飞乐音响直接涨到了三千五百五十元,豫园商城股价破万,徐荷叶是卡着股价顶点卖出去的,两百股飞乐音响直接卖了七十万元,一百股豫园商城卖了一百万。

如果加上这一百七十万元,盘下申一纺织厂后,他们手头还能剩下两百七十来万,这么多钱起码能支撑工厂运转一年。

有这一年时间的转圜,徐荷叶有信心能熬过缺钱的难关,让工厂经营走上正轨。

当然,徐荷叶想要盘下申一纺织厂,不仅是看中了工厂那庞大的厂房,还有它精湛的纺织工艺。过去那几十年,申一纺织厂生产出来的面料,在全国都是有名的。

经过这一年多的经营,徐荷叶发现,真正让南方女装挣钱的还是冬天的衣服。

徐荷叶想集中精力专门做冬衣,尤其是羽绒服。

但要做出好的羽绒服,优质羽绒和优质面料缺一不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