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克斯笑了笑,打趣着:“今后你可以常来,总是只有在组建评委团的时候登门,让人觉得很生疏啊。”
亨利·艾伦倒是埋怨着:“你以往都待在波士顿,谁知道这次你会在纽约这么久,是有什么原因吗?”
“原因嘛……”爱德华·威克斯呵呵一笑,故作神秘的样子,可他心中却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为了恩尼这个优秀的作者。
亨利·艾伦也没在意他的故弄玄虚,从怀里掏出一份信封,递给威克斯:“这是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的邀请函。”
爱德华·威克斯点点头,接过信封,这点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还是很讲究的,虽说是上门邀请,但必要的流程也从不会少。
他接过信封后,从抽屉中取出裁纸刀,仔细划开了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笺。
只见信纸的抬头是基金会的圆形徽标。
他开始阅读起这封邀请信函……
【尊敬的威克斯先生:
我谨代表古根海姆基金会董事会,荣幸且诚挚地邀请您出任本年度的“古根海姆奖文学领域”奖项评选的评审委员会委员。
长期以来,《大西洋月刊》在美国文坛所扮演的灯塔角色,以及您本人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洞见,为我们深深所钦佩……】
信中措辞典雅、正式,爱德华·威克斯迅速浏览完,就知道是出自他这个老朋友亨利·艾伦的手笔。
亨利·艾伦见到威克斯阅读完,也没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威克斯一定会出任评委。
果然。
爱德华·威克斯阅读完后放下信件,从抽屉中拿出一张信纸铺在桌上,便随即落笔写起了回信。
【亲爱的艾伦先生:
来信收悉,我深感荣幸。获邀担任贵基金会1940年度奖项的评审委员会委员,于我而言,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与使命。
古根海姆奖自成立以来,所代表的已远非是一份简单的资助,而是对未来的一种信念……】
很快。
爱德华·威克斯写完了回信,仔细将信件封缄进信封,递给了亨利·艾伦。
亨利·艾伦笑了笑,将信封揣进怀里,两人对彼此也算是心领神会。
完成了这个古老、正式的邀请流程后。
亨利·艾伦啜饮着红茶,带着些许八卦:“威克斯,今年有没有推荐的人选?让我猜测下,是不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他发表的那篇《年轻的伙伴》,虽然只是发表在《小说》杂志上,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但能从中看出这位年轻人的潜力。”
这个年代的古根海姆奖的评选,没有后世的评选网站,在信息方面比较不公开。所以基本上想要申请这个奖项,采取的都是推荐、邀请制度。
方式是由业内的知名人士,提名或推荐那些他们认为是“天才”的人选,之后将申请表格邮寄给这些人选,填写信息后进行申请,之后再经过评委委员会的多轮审阅、辩论、投票,列出一份推荐名单,再提交给基金会董事会进行最终审议。
当然,这样的评审会进行一整个冬季。所以别看现在亨利·艾伦就在组建评委团了,可获奖名单往往要到次年3月下旬至4月之间才会公布,并通过基金会发布的新闻广为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