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牵头,联合省财政厅、文旅厅,扶持力度非常大,每个入选项目,最低扶持资金是五十万起步,上不封顶!”
赵海川接过资料,一目十行地扫过。
果然,扶持力度空前。
但要求也极高。
申报项目必须具备“鲜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内核”、“良好市场潜力”和“强大带动就业能力”四大硬性指标。
评审委员会由省里各部门专家组成,堪称严苛。
“硬骨头啊。”
赵海川喃喃自语。
萧蔷点点头:“全省那么多村镇盯着,竞争肯定不是一般的激烈。”
“再硬也得啃!”
赵海川把资料拍在桌上,“通知王厚根和周福生,来我办公室开会。”
他眼中闪着光。
越是难,说明含金量越高。
王厚根和周福生疑惑走进了赵海川的办公室。
当他们听完赵海川和萧蔷对“一村一品”计划的介绍后,两个人都愣住了。
“省……省里的项目?”
王厚根搓着手,这个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实汉子,连县城都少去,省里对他来说,遥远得像天边一样。
他有点发怵:“赵书记,这……这咱行吗?别到时候丢人丢到省里去……”
周福生没说话,只是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打,显然也在评估这件事的难度。
赵海川看着他们,笑了。
“怕什么?咱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论地方特色咱们的青神竹编是不是独一份?”
“论文化内核周师傅你就是非遗传承人,这是金字招牌!”
“论市场潜力薛记者的报道马上就出来,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至于带动就业,一个竹编合作社解决几十上百人的饭碗,问题大吗?”
赵海川一句句反问,像锤子一样敲在王厚根和周福生的心上。
王厚根的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些。
周福生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抬起头,眼里有了光:“书记说得对!”
“咱的手艺,我不信比别处的差!”
他像是下了某种决心,猛地一拍大腿:“要申报,产品必须得拿得出手!”
“光靠那些老掉牙的箩筐背篓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