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记,有个好消息。”
“市里一位姓刘的企业家,看到报道后深受感动,主动联系我们,给石桥村竹编项目捐了三万块钱,指定专款专用!”
三万块!
虽然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这是第一笔来自外界的社会捐款,意义非凡。
赵海川当即拍板:“太好了!”
“这笔钱,加上我们镇里挤出来的两万,一共五万块,马上打给周师傅!”
“让他立刻去市里定制那几套最急需的加工模具,剩下的钱,全部用来采购下一批竹料处理剂!钱要用在刀刃上!”
……
县城,一家高档饭店的包厢里。
红星建材的老总马金宝,正满脸堆笑地给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倒酒。
“孙局您可是稀客,来我敬您一杯!”
这人正是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设。
说起来,孙建设还是荣阳县人,和马金宝是老相识了。
早些年,孙建设还在县政府当小职员的时候,他母亲一场重病,几乎掏空了家底。
当时是马金宝借了几万块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马金宝要开建材厂,孙建设已经升迁。
马金宝用这份人情道德胁迫孙建设帮忙。
虽然没有违反原则,但在环评审批的流程上,还是利用职务之便,帮他走了不少捷径,厂子才能那么顺利地开起来。
孙建设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端起酒杯:“马总太客气了。”
酒过三巡,马金宝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忧心忡忡。
“孙局不是我多嘴啊。”
“我最近听说清河镇那边,有个别干部为了搞所谓的政绩简直是胡来啊!”
孙建设放下筷子:“哦?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
马金宝一脸痛心疾首,“赵书记搞什么竹编项目,把山上的竹子大片大片地砍那不是破坏植被吗?”
“还有他们处理竹子要用化学药剂浸泡,那些废水据说就直接排到柳树沟的水源地了!”
“那可是咱们县几条河的上游啊!”
“这要是污染了后果不堪设想!”
马金宝知道孙建设这个人,死板、教条,最看重程序和法规,而且当年他亲戚的工作还是自己帮忙安排的欠着人情。
果然,孙建设的脸色严肃起来。
“还有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