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市长这不符合规矩吧?”
开口的是常务副市潭州常青,他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说。
“赵海川同志是很年轻也很有干劲,但资历太浅了。”
“从正科到正处,中间还隔着一个副处。”
“这么搞是典型的坐火箭,让其他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怎么想?”
“而且荣阳县的局面很复杂,他一个年轻人压得住场子吗?”
“我建议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比如可以让县长白凯旋同志顺位接任书记,这比较符合惯例。”
“或者从市里派一位经验丰富的同志下去,也更为稳妥。”
沙常青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官场,最讲究的就是论资排辈,讲规矩。
赵海川这种破格提拔,无疑打破了潜规则,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杨振似乎早料到会有人反对,他笑了笑。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我们提拔干部,看的应该是能力和政绩而不是资历和年龄。”
他加重了语气。
“赵海川同志在清河镇做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
“他上任几个月打掉了盘踞多年的黑恶势力马金宝团伙以及当地的腐败干部李光照团体,这件事连省电视台都作为扫黑除恶的正面典型报道了!”
“他因地制宜搞起了竹编产业园,引进了豆腐厂,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让两个贫困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就在昨天晚上,”杨振看向众人,声音提高了几分,“清河镇上百名群众自发聚集到镇政府,给赵海川送去了一块清河书记的牌匾!”
“同志们,清河书记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这样的干部,我们不提拔还要提拔谁?”
“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就是这种敢担当、有能力、能打开局面的闯将吗?”
杨振一连串的反问,掷地有声。
沙常青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主位上的市委书记林国栋年身上。
最终的决定权,在他手里。
林国栋年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他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我同意杨市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