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您的想法是好的。”
“不过有些园区路途远,山路也不好走条件比较艰苦。”
“还是让熟悉情况的同志陪同比较好。”
“我看就让农业局产业发展科的王科长跟着吧,他业务熟情况清,能给书记当个活地图。”
这话说得“贴心”。
但谁都听得出来,这是要往赵海川身边安插一个眼线。
“也好。”
赵海川出人意料地点了头,“那就让农业局派一位熟悉业务的同志随行。”
“不过我先说好,我这次下去主要是听和看,不搞任何形式的汇报会。”
他做出了让步,但守住了底线。
黄波涛松了口气,连忙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赵海川的内心毫无波澜。
塞个人过来?好啊。
有时候,敌人送来的探子,比自己派出去的侦察兵还好用。
就看你怎么用。
……
碰头会一结束,各种看不见的暗流就开始涌动。
下午,赵海川正在办公室看文件。
县委办一位四十多岁的老科员,叫孙海,是耿群时期就在的老人。
自从耿群退休,他就被边缘化了,每天的工作就是送送文件,打打杂。
孙海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轻手轻脚地放在赵海川桌角。
“书记,这是下午要传达的文件。”
他没立刻走,而是弯下腰,装作整理文件的样子,用几乎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飞快地说了一句。
“书记,档案室的老徐,是跟了耿书记十几年的老人。”
“嘴严记性好,荣阳县的陈年旧事他脑子里都有一本账。”
说完,他直起身,点点头,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赵海川头也没抬,只是翻动文件的手指停顿了一下。
老徐……
他记住了这个名字。
另一边,常晓雯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访客。
县团委的一位副书记,三十出头,戴着眼镜,看起来很精神。
他主动敲开了常晓雯办公室的门。
“常秘书您好,我叫周毅。”
一番客套后,周毅说明了来意。
“常秘,早就听说赵书记在清河镇的雷霆手段,我们这帮年轻干部心里都佩服得很!”
“一直想找机会跟书记汇报一下我们团委关于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一些想法,不知道您能不能帮忙安排个时间?”
常晓雯立刻明白了。
这是有人在主动靠拢,在向新书记递投名状。
她客气地回应:“周书记客气了,您的想法我一定转告给赵书记。”
“他一直很关心年轻干部的工作。”